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一百零四章,新·柯西金改革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中國的智能探索機器人是不完備的人工智能!他只學會了與人類相似的表達方式,而沒有學會人類模式識別能力、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和直覺!”

    阿西莫夫在電視前看了好幾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

    中蘇登月飛船返航阿西莫夫沒管,美國無人飛船進入繞月軌道他也沒注意,中國和蘇聯兩名航天員在海南島附近海面降落也沒看電視直播,一直在看電視臺中有侯小林出場的節目,還錄下來反覆看。

    和阿西莫夫一起看電視的是兩位研究人工智能的專家,馬文·明斯基和約翰·麥卡錫,他們倆看得也很仔細,明斯基不但看節目,還一邊看一邊客串中文翻譯。

    “侯小林有自己的模式識別能力,但它的模式識別是用於識別月面地形和抓取月面土壤和岩石的樣本,哦,當然,即使是這樣的模式識別能力,侯小林的識別能力也比較有限。”約翰·麥卡錫說。

    明斯基:“雖然是有限能力的模式識別,但對於月球考察是夠用的。你看,侯小林又進行了一次300米的折返行車。”

    玉兔-2號的運動速度是200米/小時,摺合5.6釐米/秒,和烏龜爬行速度差不多。這是因為玉兔-2號的主業是科考和宇宙觀測,運動功能只是輔助這些儀器,讓儀器多換幾個地點開機。

    月球車當然有快的,阿波羅-17號帶了一輛月球車,載著宇航員尤金·塞爾南在月面以17公里/小時的速度飆車。侯小林的最大運動速度是7.2公里/小時(2米/秒),和人疾步走的速度差不多。不過現在的折返行車實際上是在探路,所以走得也挺慢。

    侯小林在月球表面是先走兩米,然後停下,用環視攝像頭和測月微波雷達掃視前方地形,確認安全之後再往前挪兩米。

    “侯小林第一次外出行車用了20分鐘,第二次外出速度比第一次快。”明斯基說。

    阿西莫夫:“我猜想,是不是第一次的探索讓它瞭解了月面地形與月面堅實程度的關係,所以它運動的時候就更大膽了?”

    明斯基點點頭,“模式識別能力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傳感器的信息收集能力,機器人腦袋上的兩隻大眼睛是最重要的。”

    約翰·麥卡錫:“它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這是在它身上有一個存儲器,存了一個很大的語素庫。你看——”

    約翰·麥卡錫換了一盒錄像帶,這是侯小林第一天的表現。

    侯小林開場的第一句話“人類不在,機器人起義啦”,把電視觀眾嚇得一愣一愣的。電視主持人解釋說,這是機器人在和大家開個玩笑。

    “咳,我們現在把侯小林切換到正經一點的模式。”

    電視節目裡“嘟”地一聲,還在blabla說話的侯小林住嘴了,然後開始一行行地傳遞觀測數據。

    過了半小時,主持人:“大家覺得很枯燥,看來侯小林還是可以活潑一點,只要別再起義就行了。”

    指揮中心又遠程切換了一下侯下小林的工作模式。

    侯小林:“現在啟動自毀程序。月球車和登月飛船即將爆炸,倒計時10,9,8,7……”

    電視觀眾:……

    ……

    “真是一場完美的電視秀,”明斯基捂臉,“我們知道侯小林聽不懂人類語言,所謂的交流其實是指揮中心的控制員在給他發送控制指令,可電視觀眾不知道;我們知道侯小林的語言能力來自它存儲的1327個單音語素有機組合,偶爾穿插從數百句成句中挑選出來的連貫話語,可電視觀眾不知道。”

    阿西莫夫:“讓機器聽懂人類的語言、明白人類語言的含義,這太難了。”

    約翰·麥卡錫:“不,唐華在幾年前的論文提到了機器學習和認知科學。這是在拓展馬文《人工神經網絡》的研究。”

    馬文·明斯基:“那是在1956年達特矛斯會議上我提出的人工神經網絡概念,唐華解決了反向傳播算法的難題。約翰,中國剛剛發出倡議,建議年內召開鎬京會議,也就是第三次世界人工智能會議,您知道了吧?”

    約翰·麥卡錫:“是的,我已經收到邀請函了。”

    阿西莫夫:“鎬京是什麼地方,在中國的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