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七十一章,超級工程與論戰

    “粵北山多、地少,土地貧瘠,農業難以支持起當地的經濟,尤其是無法支持較大的城市人口。因此,儘管京廣鐵路經過韶關,韶關的工業和城市規模卻沒能像京廣鐵路沿線的其他城市那樣,得到迅速的發展。”

    “廣州工業和商貿的飛速發展,也對粵北產生了虹吸效應,這是客觀事實。”

    “在貴州的系統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創造了易地脫貧和易地開發的方式,這一方式對粵北山區的農村也同樣適用。現在不能因為粵北的山區比貴州的山區情況要稍好一點、沒到吃不飽飯的地步,就覺得可以先讓農民在原地待著。”

    ……

    到廣州之後唐華去的幾個地方,只有韶關有必要寫一篇經濟發展報告。

    不過寫出來之後由於李復春和總會計師帶團去了莫斯科,一時間回覆和討論的人少了很多。

    李復春和總會計師雖然是同時出發的,但其實是兩撥代表團。李復春與蘇聯國家計委做工作經驗的交流,總會計師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團探討捷克經濟改革的評價問題。

    其實在李復春那邊,關於捷克經濟改革也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李復春和蘇聯國家計委探討各自的計算機系統時,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國家計委的全國經濟自動計算系統,蘇聯國家計委已經迭

    代到了第四代數字估算算法,而中國國家計委用的還是第二代數值估算算法。

    兩者的差別就是……蘇聯國家計委計算中心的算力,大約是中國國家計委計算中心的6倍。

    對於全國經濟自動計算系統的疑問,李復春如是解釋:

    “唐華說過,如果要算清楚全國的經濟生產數據,大約需要的超算運算能力是現在的10億倍到100億倍。……數值估算算法的話,無論是第二代算法,還是第四代算法,差不多就得了。”

    “計劃經濟指令的發佈系統,這其實甚至都不需要計算機和網絡,只要有電報和電話,生產指令就可以發出去。”

    “再加上‘自動’倆字,經濟指令的自動發佈系統,那就要計算中心來算出數字……這數字為什麼就一定要算出來呢?”

    “在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的價格是波動的,”李復春用手在空中畫了一道波浪線來打比方,“某個商品供不應求,市場緊俏,價格上漲。高價高利潤吸引大量廠商轉入這個行列,產量提高了,供需逆轉了,變成供大於求,價格就會從波峰打到波谷。”

    “供需平衡,市場價格大致反應商品所包含的價值;或者市場一直都有波動,但是有波峰和波谷,算個平均數,得了。”

    “完全的計劃經濟,那就得在紙面上從頭計算這些東西。我們生產了一件商品,需要計算生產它耗費了多少材料、耗用了多少勞動工時;再計算這些勞動者產出這些勞動工時需要多少衣食住行,多少教育成本,多少交通成本,多少醫療成本,還得算原材料的生產需要多少勞動工時;然後再計算勞動者產出勞動工時所消耗的衣食住行這些產品背後又消耗了多少農民或工人的勞動工時;再計算這些農民或工人的勞動工時之所以產生,背後又有多少物質產品提供了支持……”

    “要是在20年前,我們一定覺得這是個死循環,永遠都算不出來。十幾年前有了計算機,這似乎在理論上可以計算出來了,就有人覺得可以不要市場,可以取消商品交換,完全靠計算機來模擬國家經濟的運行,但這還是無法達到的。”

    “因此,我們的計劃經濟委員會,現在是把主要精力用於生產和消費的預測,重點是收集反饋和分析大數據,從大數據中獲得下一步行動的方向,而不是讓所有的精力和資源都深陷到了第一步當中無法自拔,而荒廢了後面環節應該做的更加重要的工作。”

    ……

    “達瓦里希李,社會主義的最後發展方向就是取消市場化的商品交換,從而讓社會主義成為邁向共產主義的過渡。”

    李復春搖頭:“不,其實無論列寧還是斯大林同志,都沒有完全否認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