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三章,不如把加勒比海變成地中海

    唐華離開海南島不久,海軍核動力辦公室主任於笑虹和太原874廠的工程師也坐上船,垂頭喪氣地離開榆林。



    這是魚-3重型反潛/反艦兩用魚雷的首次無制導深水航行測試,874廠一共帶了三枚樣雷來海南,三枚都失敗了。



    12月29日,第一枚樣雷打出去,以-20度向水下鑽,大約鑽到180米深的時候,動力系統失效,魚雷的自控系統感應到故障,啟動緊急上浮程序,過了幾分鐘,魚雷和一個橘紅色氣囊浮起在海面,直升機和獵潛艇上去,撈走魚雷。



    第一枚的失敗是要找原因的,但不是現在。測試組繼續測試接下來的兩枚魚雷。



    第二枚樣雷是62年1月1日,元旦那天做的試射。依舊是-20度直插水下,這回獵潛艇的聲吶顯示魚雷從0米到350米一直在有動力航行,超過450米後……就熄火了。不但熱動力主機熄火了,緊急上浮程序還特麼沒有啟動。



    1月1日下午到1月7日,測試組的工作:撈魚雷。



    主動聲吶ping,ping地花了六天時間,可算是找到了失落的二號雷。



    2號雷撈起來保存,回去分析故障,接下來測試組要試試三號雷。



    1月9日,三號雷發射。發射之後的前70秒,魚雷以-20度向下潛。從70秒開始急轉彎,90多秒變成+20度向上航行,直對著在海域監視試驗場的獵潛艇而來。



    獵潛艇的指戰員緊張得大呼小叫,三號雷“刷”地在獵潛艇旁邊200米鑽出了水面,掀起巨大的白色水花。



    雖然三號雷測試又失敗了,但是不用打撈魚雷,也還可以吧……不用才怪。



    以45節航速鑽上來的三號雷先是騰空,然後摔回水面,再然後,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沉了。



    1月9日至1月15日,測試組的工作:撈魚雷。



    “丟人呀,丟人。”874廠廠長楊漢說,“我們這個魚雷,在實驗室測試好好的,一到海里就不行。”



    於笑虹:“初次試驗,失敗在所難免。三條樣雷你們要趕快開始分析,做出改進調整,然後儘快進行第二輪試驗。”



    楊漢:“是。我回到太原就把測試組搬到榆林,以後測試樣雷在海南就地檢查故障原因,不回山西。”



    於笑虹:“魚-3是個好魚雷啊,設計底子很好,45節10公里/30節20多公里,搞出來了比美國那個MK37強不少。你們要有緊迫感,但也不要焦慮急躁,越急有時候事情越辦不好。”



    ……



    北京。



    “從抗美援朝後期起,我們構建的自動化指揮系統,第一目的並不是為了減少聯合指揮中心的人員,而是更有效率地指揮戰鬥和實施軍事行動……”



    唐華對著幻燈片講解。現在,蘇聯總參謀部軍事學院代表團在總參謀部做“技術交流”。



    伊萬·霍夫漢內斯·巴格拉米揚元帥這次來總參,是想了解總參和國防部現在使用的聯合指揮中心所用的技術和設備,回頭在蘇軍總參謀部來一套。



    蘇軍總參謀部現在就有計算機系統,但我軍現在的聯合指揮中心是從1951年開始,邊建邊改,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逐步形成的系統,設備技術水平肯定最高,關鍵是系統設置是反覆實踐過的,從粟峪到彭總都表示很好用。



    唐華先簡要介紹了抗美援朝和臺灣戰役時是怎麼因陋就簡地攢出了一套初步自動化的指揮系統,在1955年遼東半島演習時,這套攢出來的系統正式制式化、定型。



    從1957年起,自動化指揮系統升級到第二代,在國防部構建三軍聯合指揮中心。



    巴格拉米楊:“我聽說1959年到1960年,你們進行西藏平叛戰鬥和對印自衛反擊戰的時候,除了在北京的聯合指揮中心,在成都還建立了一個指揮分中心?”



    唐華:“在成都建立的是西南司令部。這是一個與聯合指揮中心高速互聯的區域性指揮中心,主要用於處理西南方向的戰情、彙總上報聯合指揮中心。在指揮層級方面,西南司令部在戰區轄區內具有臨機決斷的權力。”



    粟峪把西南司令部和聯合指揮中心的信息流、指揮流用箭頭表示出來,又說了1959和1960年的戰鬥中,他和鄧帥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