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八十三章,魚雷與直升機




    過了好幾天,蘇聯方面表示開始組建一支技術小組,由海軍參謀部的副參謀長帶隊,去中國進行反潛技術的研討。



    這個反應不是太積極。



    1955年3到4月,蘇聯軍方的聚焦點在西德。按1955年的人們的視角,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年後,德國陸軍重又在歐洲土地上崛起了。



    二戰結束後,不但德國的納粹餘孽被清掃一空,普魯士軍國主義和容克軍官團也被認為是引發兩次大戰的重要窠巢,慘遭盟國徹底根除。



    冷戰開始後,美國就有意重新武裝德國,但要讓德國重新成立軍隊,是個很敏感的話題。



    重新武裝德國的計劃不但遭到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反對,荷蘭、比利時、法國起初也強烈反對。



    最大的反對聲浪來自德國內部。從戰場上倖存的數百萬前德國退伍軍人在接受媒體調查時,絕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滾,老子絕不當兵了”。



    西德總理阿登納只能徐徐圖之,先成立了準軍事組織——聯邦邊境警備隊,然後搭起了聯邦國防部的高層架子但是不徵兵。1954年底,在獲得美國和法國的確定無誤的支持後,西德公佈聯邦國防軍組建計劃。



    1955年2月,駐德美軍的軍械庫中,一次性拉出了110輛M47坦克、200多門榴彈炮和100多輛裝甲車,隨便刷了刷漆就交給了德國聯邦邊境警備隊——這支一萬多人的部隊以前只是輕裝準軍事組織,結果在美國的武器充實下,再加上去年新招募的幾千名志願兵員,瞬間搭起了一個機械化師。



    1955年3月,在眾多記者的圍觀下,曼海姆到法蘭克福之間舉行了聯邦邊境警備隊的首次機械化反衝擊演習。乘坐裝甲車或掛在M47坦克上的漢斯們沿著公路疾馳行軍,抵達作戰地域時,手持“加蘭德”的德軍從坦克上跳下,熟練地展開隊形,步坦協同向目標陣地發起突擊,一如十幾年前的德國國防軍。



    這時候的德意志還不是現在的病喵,一萬多人的聯邦邊境警備隊裡有近兩千舊德國軍人,大部分擔任士官和低級軍官。



    看到德軍正在重建以及第一次整編後亮相的聯邦邊境“重裝警備隊”,蘇聯默默地上調了駐德集群的兵力,並準備建立東德人民軍。



    ……



    “米-1這飛機不行,太原始了,而且太小了。”



    規劃海軍反潛體系,這種事可不僅僅是搞個魚雷廠那麼簡單。



    唐華將手裡拿著的米-1直升機資料冊放下。



    劉鼐:“蘇聯去年向我們推薦的是米-1,但今年情況略有變化,他們表示可以輸出米-4的技術了。”



    唐華:“米-4最大起飛重量7噸多,勉強夠。要是能有一種最大10噸級的飛機,拿來做反潛平臺就最好不過。”



    米-4也就是直-5,1952年試飛,1953年投產。



    這飛機……在50年代還算可以,但到60年代就迅速落後。



    最關鍵的問題是米-4用的是活塞式發動機而不是渦輪軸發動機,螺旋槳是木質槳葉,最大飛行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時,航程500公里。還長得巨醜



    按現在的狀態,好用的反潛直升機至少得250公里/小時的速度、最大航程800公里左右吧。



    米里設計局的下一款直升機就不用活塞式發動機,改用渦輪軸了。然而1957年首飛的米-6是個最大起飛重量44噸的怪物,這又實在太重了。



    下下一款米氏直升機更經典,米-8。11噸、速度250公里/小時、航程960公里,作為反潛直升機挺合適。然而米-8首飛是1961年,服役年份是1967年。



    唐華:“可能這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讓海參做一個詳細的反潛對抗推演。在引入直升機的設定下,反潛效能能有多大的提高,然後再反推回來,證明一款合格的反潛直升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性能,然後再提議蘇聯米里設計局、卡莫夫設計局朝這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