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第173章 改造光刻機

    所以小嬡的厲害也是依託於白一它們這些機器人的能力上,才表現出來的。

    這就跟白靈白珊它們不同,儘管白靈白珊它們在小嬡的控制下,也能夠勝任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工作,但是想利用它們完成光刻機的改進,就是天方夜譚了。

    期間完成的還有銀互聯的銀離子鍍層技術,就跟銅互聯的方式相差無幾,只不過進行化學氣相沉積時候,藥劑有了不同,需要進行替換,可以說這是最容易替換的技術了。

    當楊青終於站在完工後的光刻機前面,也不禁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改進後的光刻機,體積足足擴大了一倍還多,這樣的龐然大物,偏偏要用磨繡花針的手法去修配安裝,始終讓人輕鬆不起來。

    楊青費這麼大的力氣改造光刻機,自然不是僅僅為了生產這一種九十納米制程的芯片,實際上要不是楊青他們設計的芯片,已經定型在了九十納米上面,現在的光刻機的製程,立刻就能達到二十八納米的程度。

    這已經是國產的透鏡,經過小嬡精磨以後,能夠達到的最細線寬了。

    理論上來說這樣的透鏡,經過多次曝光以後,也可以加工7納米的芯片,但是楊青對這個興趣並不大,他又不是手機生產企業,對於性能更強的芯片沒有需求,並且就算有了7納米的生產能力,他的芯片又不能和別人家的系統適配,未必能競爭得過人家。

    既然光刻機已經改造完畢了,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試生產一批芯片,好驗證一下改造的效果。

    之前的大略試用自然是成功了,一張六英寸硅晶圓,上面只光刻一個芯片,切割封裝以後,還算是成功,芯片的性能也在預計範圍內。

    下面進行試生產,就是驗證一下改進後的光刻機,它的生產效率還有成本。

    如果成本太高,已經比買進芯片的成本還高,哪怕是性能再強,生產一批以後,就要封存起來,等以後升級換代再重新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