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二八二 牽引光束

    小嬡是想要一顆增重後的火星,而不是準備把它直接撞毀。

    按照某種猜想,遠古時代的火星,可能就遇到了一次這樣的撞擊,導致遠古時代可能出現生命的火星,直接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儘管火星本就無法生存,但是如果再發生一次把地幔物質都撞擊出來的大撞擊,那麼火星可能會四分五裂,就像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樣。

    按照一些推測,木星和火星之間,在太陽系的早期,很可能存在一顆大行星,現在的小行星帶,就是它分裂之後的產物。

    它究竟是怎麼分裂的?是木星的引力撕扯,是大行星的撞擊,又或者是被人為損壞的,現在都一無所知,畢竟那個時代實在太久遠了,久遠到沒有任何的觀測記錄。

    小嬡要不想讓火星面臨同樣的命運,那麼對小行星減速,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行動。

    原本小嬡打算直接用捕獲後的小行星撞擊火星,這樣不僅能為火星增重,碰撞的動能,還能直接為火星增溫,但是在多次計算後,還是不得不做出改變。

    不過給小行星減速,哪怕使用碳納米管材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它們圍繞太陽的公轉速度都是極快的,至少比火星要快。

    可是這樣一來,她的工作量就要少多了,她只需要控制飛船,在接近火星的時候,把速度減少到和火星公轉速度相差無幾的程度,那麼它自然就能被火星的引力場捕獲,到時候稍微修整下軌道,就能把小行星放到合適的位置。

    當然撞擊是免不了的,依然會引起全火星的地質變化,讓那些已經沉寂了數千萬年的火星死火山,重新迸發出生機。

    火山的重新噴發,不僅可以讓火星升溫,而且還帶來火星上最缺乏的氣體。

    同樣作為一顆磁場極其微弱的星球,金星擁有的大氣壓力,堪稱恐怖,估計就是金星活躍的地質活動,帶出來的氣體。

    因為比較輕的氣體,像是氫氣氧氣和氮氣,都很容易飛到大氣層的頂端,被太陽風吹走,所以火山噴發中,數量很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因為它的分子量較大,就自然地落到了最底層。

    金星上又沒有能夠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年長日久,使得金星的大氣壓力越發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