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492 新學

“……臣斗膽一問,機械廠那些年輕技術員可否和傳言裡說的那樣,是從小讀了陛下的書?”

這一問讓馬經綸非常意外,但馬上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據說機械廠裡的大匠多一半全出自皇帝親授,而像流光宅、時間工坊中的大匠,同樣是天子門生。

奇技淫巧在以前不被重視,主要是學會了也沒啥大出路。但現在不一樣了,工廠裡的大匠不光不愁出路還被各地商人追捧,錢途大大滴。

尤其是在通州和天津衛左近,大匠在民間的受尊重程度直逼舉人老爺,不少富裕家庭都削尖了腦袋琢磨著如何把閨女嫁給他們。

“嘿嘿嘿,這倒是不假,朕在當太子的時候閒來無事隨筆塗鴉了幾本,最適合從幼童開始學習。也沒什麼太大作用,無非就是會造船、會鍊鐵、會擺弄機器罷了。

以前朕在皇莊裡收養了不少孤兒,就用這些書教導他們。現在新政越搞越大,需要的工匠也越來越多,僅靠朕來培養遠遠不夠,還需你這樣的鄉紳多多幫襯。”

好為人師,最中意從別人嘴裡聽到自己的學生們有出息。此時皇帝已經樂得合不攏嘴了,一個勁兒的自謙,只可惜在謙虛方面真沒什麼造詣,怎麼聽怎麼像自吹自擂。

“臣不才,願為陛下傳播教化!”但馬經綸並不認為皇帝在說大話,反而很認真的行了大禮,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如此甚好……不過剛開始的時候不要大張旗鼓,《半月談》依然被朝中很多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徐徐漸進更穩妥。”

有人願意冒著風險開新學,洪濤除了高興之外還有不少憂慮。眼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是經濟和軍事,遇到的阻力已經很大了,教育是個更大的雷區,暫時還不能深入觸碰。

“臣明白箇中曲折,私塾會以左近幾個縣的幼童為主,待三五年後有了成績再逐步擴大。”

雖然只是個致仕官員,但這七八年辦報紙的經歷讓馬經綸的政治嗅覺和判斷力一點不輸於在任官員,不用過多解釋就能理解並貫徹皇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