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098 摸到魚了

有了這個很傷感又很壓抑的開頭,朝會的內容也好不到哪兒去,主要議題就是昨晚的王恭廠大爆炸。所有相關部門一邊用自己的角度描述著事發經過,一邊小心翼翼的繞開有可能的麻煩,扯了不到一個時辰的皮。

最終連到底死了多少人、毀壞了多少民房、造成了多大損失都沒扯明白,皇帝是坐累了,大臣們是站累了,然後草草散會完事。

當然了,朝會從來不是解決具體問題的地方,散朝之後內閣大學士和吏部、禮部、戶部、刑部、兵部尚書,以及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人先後被宣進養心殿,會同皇帝一起開始了廷推。

這種形式往往是在國家出現重大事件、高級官員出現缺額時採取的應急手段。六部尚書會同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一把手稱為九卿,坐在一起商量。

皇帝可以參加也可以不參加,由九卿就某個議題或者某個職位空缺推選出來幾套方案或者幾名候選人,皇帝最終拍板決定就成了。

“諸位臣工,王恭廠乃國之重器,發生此等鉅變卻無人能告訴朕到底損失了多少,也無人能說清楚何時可以恢復。如若是強敵來攻,朕難道也只能坐在這裡乾等著?

都說說吧,誰來接工部尚書的位置?善後事宜該怎麼處理?王恭廠該如何恢復?最快什麼時候可以供應禁軍火藥!”

這次的廷推皇帝不光參加了,還搶了內閣首輔朱賡的主持人職務,率先表明了態度。不滿,非常不滿,對朝廷目前的工作很不滿!然後又定下了會議基調,選出來的的工部尚書,必須能回答剛剛提出來的三個問題。

“……陛下息怒,臣等以為火藥廠不宜再置於城內,能否選一合適之地重新建造?”

由於工部尚書被免了職,代替工部出席的是左侍郎劉元霖,再加上六名內閣大學士,十五張臉十五種表情,十五張嘴誰也不肯先吭聲,無奈之下,內閣首輔朱賡只能拋磚引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