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8章 二堂





他自在上手主座上坐下,便叉著手看著徐鶴不說話。




要知道這縣衙二堂的主座,如果沒有上官到衙,這就是一縣之首的李縣令專座,可眼前這位不僅坐了,神態還十分悠哉。




見狀徐鶴連忙站起行禮道:“不知大人名諱,小子失禮了!”




那人聞言哈哈一笑:“我可不是什麼大人,你搞錯了!”




聽到這,徐鶴心中更是疑惑,搞不清來人的路數,不過聽聲音,他知道,此人就是剛剛他詩唸完後叫好之人。




“我聽說慎行賢弟說他最近新收了個案首徒弟,說的就是你吧?”來人半眯著眼,跟睡著了似的慵懶問道。




古人有“知節慎行”之語,對方口中的慎行賢弟想來就是李縣令了。




徐鶴點了點頭:“小子不才,蒙老師親眼縣試拔為案首!”




來人笑了笑:“李知節這人心高氣傲,就算你得了案首,要是沒點真才學他也不會讓你叫他老師的,你無須謙虛!”




徐鶴默然,這人把自己能說的全都說了,關鍵是又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屬實沒法接話。




好在對方是個健談的。




“你這個小傢伙,幾句詩裡,每句都用典,你哪來時間看那麼多【雜書】的?”




“【江上尋春日】中的【尋春】二字出自孟浩然的【十步枉尋春】,對嗎?”




“【欄前放垛】出自《吳志·陸遜傳》!”




“【萍茵】出自《雲林異景志》!”




“【花信句】……”




“【舵尾】……”




“【書箔】……”




徐鶴越聽對眼前這位越是佩服。




這首詩是他前世跟詩友們的唱和之作。




那時候他為了顯擺自己讀書很多,在裡面刻意添加了很多典故。




比如欄前放垛,確實是出自《陸遜傳》,原文的大意是這麼說的:建昌侯孫慮喜歡製作垛鴨欄(夠奇葩的愛好),關鍵是做得還非常小巧可愛。




陸遜看到後就正色規勸孫慮說:“君侯宜勤覽經典,以自新益,用此何為?”




這種典故,除非非常熟悉《吳史》,不然不可能隨便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