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一章:秦王政

   

   

   

   洛國對秦國的厭惡就是源自於秦國的法度。

   

   

   

   楚國是個連變法都沒能完成的國家,還是上古那一套世卿世祿的制度,註定滅亡的國家沒什麼說的必要。

   

   

   

   單單說變法之後的國家之中,齊國的變法是洛國最滿意的。

   

   

   

   既廢除了世卿世祿,打開了底層的上升通道,而且還能富民,對國人的壓榨沒有那麼嚴重。

   

   

   

   齊國擊敗魏國之後,還成為了諸夏第一強國,證明齊法家的制度是能夠讓國家戰鬥力提升的。

   

   

   

   只可惜齊國的地形不太好,六國伐齊直接將齊國幹廢了,數百年都沒能緩過來。

   

   

   

   另外就是魏國的變法比較徹底,實際上衛鞅本質上是將魏國的變法搬到了秦國。

   

   

   

   尤其是最核心的制度基本上就是照抄。

   

   

   

   不論是廢除世卿世祿,給庶民上升通道。

   

   

   

   還是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增加自耕農,破壞奴隸主貴族的經濟基礎,都是魏國做的。

   

   

   

   如果秦國只是單純學習這些先進的法度,洛國並不覺得有什麼,反而覺得是個好事。

   

   

   

   舊貴族實在是太腐朽了,該是時候掃進垃圾堆了。

   

   

   

   但是秦法沒有這麼做,衛鞅對魏法進行了偏科的強化,瘋狂的在戰爭潛力加點,整個秦國進入了耕戰體系。

   

   

   

   秦人要麼種地,要麼殺人,不存在其他的選擇,這種嚴苛的程度,是經過變法的列國所見不到的。

   

   

   

   再加上衛鞅見到了魏武卒那種直接封地的兵種的壞處,於是九罰一賞的思想就被貫徹。

   

   

   

   先賞賜,再奪走,這樣就不會陷入賞無可賞的境地之中,完美解決了秦人斬首獲得爵位之後,就戰鬥力下滑的危機。

   

   

   

   洛澤感慨道:“秦人的耕戰體系實行了一百多年,按說早就該有從底層殺出來的勇士了。

   

   

   

   但是看看秦國之中,不論軍隊還是朝堂之上,基本上都是秦國公族和六國貴族把持權位。

   

   

   

   這套法度只能滿足君主一人的統治慾望,現在終於是改變它的時候了。

   

   

   

   讓學宮中的百家之人向西而去,去到呂不韋府中,摧毀秦國的法,改變現在這個秦國!”

   

   

   

   洛國一呼,群起響應,無數學子向著秦國而去,呂不韋熱切慷慨的接待著這些百家之人。

   

   

   

   無數的金銀珠玉被撒出,這些百家學子日日夜夜在呂不韋的府中將自家的思想記錄下來,呂不韋用黃金來交換這些。

   

   

   

   這些百家之人對秦法大加批判,幾乎就是指著鼻子罵,並且提出修改的法門。

   

   

   

   主要就是一條主旨,“不恤民力,不加慈仁,這不是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