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桃源來 作品

第六章 申城的七仙盟

  這根本不可能嘛!

  何況真有麻煩的話,自己還可以找大師兄幫忙。

  這就是束觀目前對這件事情的判斷。

  或許是因為在內心深處,束觀依然把自己當做是七仙盟的一員,也不覺得自己跟七仙盟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

  他覺得自己應該小心一些,避免跟七仙盟的人碰面,但是也沒必要時時刻刻警惕著,過著東躲xz的生活。

  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

  比如束觀現在就一門心思都在將要開張的算命館上。

  ……

  一間寬敞而雅緻的房間內。

  一名老道士,一個老和尚,還有一位老書生,三人並肩而立,一起凝視著掛牆壁上的一副畫像。

  畫像中畫的是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的肩膀上,扛著一座鋼鐵大橋。

  畫像栩栩如生,可以說跟當時發生的實際景象毫無二致,而且畫像中的景物和人物,都在緩緩旋轉著,可以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看清畫像中那個年輕人的形貌。

  這自然是用術法畫出來的畫像,比起凡人現在用相機拍出的照片,不知要逼真細膩多少倍。

  而畫這幅畫的人,是豫章城東湖書院的山長陳山明。

  當然,他現在已經回到豫章城了,只是回去之前,按照他師傅鄒震的要求,留下了這幅畫。

  此時,申城七仙盟的三大巨頭,正神情頗為鄭重地看著這幅畫。

  和荊城,豫章城,又或者其他大華的歷史悠久的大城不同,因為申城在數百年前還只是一個小縣城,所以這裡並沒有七仙盟的觀,廟又或者是書院。

  申城兩百年前開埠,但是真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在近一百年的時間內,短短百年時間,就讓申城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城,變成了整個東大陸最大最繁榮並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這種變化的劇烈程度,超出了七仙盟的預料。

  他們終究是一群超然世外的修行者,除了維護天規之外,並不會對凡人世界投注太

  多的目光。

  不過當申城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終究還是進入到了七仙盟的視線之中。

  只是這個時候,七仙盟卻愕然發現,申城之中,已經擁擠著太多的修行者了。

  是的,相對於大華其他大城市而言,當時隱匿在申城的修行者數量,足可用「擁擠」兩個字來形容。

  而這些修行者申城經營多年,早擁有了深厚的根基,以及強大的勢力,讓七仙盟都覺得有些棘手。

  當然,申城同樣是大華的疆土,這裡的修行者也必須遵守的天規,這是七仙盟的底線,也是四千年前七仙盟成立的緣由。

  以七仙盟擁有的力量,還是足可壓服申城的這些修行者勢力的,只是那樣的話,會死很多人,以當時的情形,也沒必要決絕到這種程度,終究大家都是大華的修行者。

  所以最終七仙盟來了幾位陸地神仙級的老祖,和申城這些修行者談判了一番之後,申城的修行者同意遵守天規,絕不會隨便用超凡力量插手人間之事。

  同時七仙盟也不會在申城再設觀,廟和書院,只是會派人手常年駐守在這裡。

  而申城的修行者,也擁有其他地方那些隱淪之地中的修行者,擁有更多自由行事的權利。

  從某種意義說,整個申城就是一個巨大的隱淪之地,是一個修行者的「特區」,七仙盟在這裡派駐人手,負責監控這些修行者會不會違反天規,除此之外,他們不會干涉其他修行者的任何事情。

  而比起其他地方,七仙盟對申城的掌控程度,自然也是大有不如。

  至於七仙盟派駐在荊城的人手,一開始的時候,是那幾名陸地神仙級的老祖,後來因為和申城的修行者,也沒有爆發太多的衝突,就慢慢改成了元嬰級的老祖輪流值守,另外還會挑選各地的一些優秀的七仙盟弟子做為輔助。

  而現在站在這個房間中的一老道一老僧一老書生,就是如今七仙盟在申城值守的三位老祖。

  老道的道號是清風,曾是金陵一本觀的觀主。

  老僧的法號是道濟,瓊州海天寺的上上任主持。

  老書生的名字則叫鄒震,豫章城東湖書院山長陳山明的師傅,也是東湖書院的上一任山長。

  此時這三位老祖,都神情頗為嚴肅地盯著畫中的那個年輕人。

  那天發生在江邊的事情,他們都已經知道了,自然是陳山明告訴他們的。

  但陳山明能告訴幾位老祖的,也只是他所知所見的事情,至於其他的,陳山明自己也是一無所知。

  比如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來歷。

  「此人……很怪。」

  這個時候,身量極高,長得慈眉善目的老僧道濟,開口說了這麼句。

  面容方正,氣度極為肅穆的鄒震,聞言揚了揚眉問道:

  「怪在何處?」

  「此人很年輕,是真的年輕。」

  然後老僧道濟緩緩說道。

  鄒震沒有質疑道濟的判斷,因為在這方面,佛門的慧心慧眼,在觀人之事上,確實比道門和儒門都要強一些。

  「另外,此人也確實只有初識境的修為。」

  接著道濟又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