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佬在星際時代 作品

第754章 雙線作戰


  當初陳三水死亡本不願意復活,易陽一句話讓他動了轉生機器人的心思,其實更多的還是陳三水對星門項目的放不下。

  星門,一個可以媲美天然蟲洞的人工產物,具有蟲洞所不具備的優勢。

  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通信信號的傳輸。

  蟲洞內無線信號是沒辦法直接傳輸的,存在蟲洞內的強大磁場會干擾所有波段的無線信號。

  現如今聯盟在蟲洞兩側的通訊都是通過通信衛星組循環進出蟲洞通過將通訊信號儲存到物理介質的方式完成蟲洞兩邊的信號傳輸的。

  來自太陽系的通信信息會被轉譯成物理信息儲存在甲衛星內,當甲衛星進入蟲洞來到m星系後再將這部分信息釋放出來還原成無線信號發送給最近的通信衛星最後被m星系內的終端接收到。

  衛星組的不間斷循環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兩個星系間通訊的連續性,但是畢竟存在兩次轉發的程序,衛星組的循環再怎麼銜接總是存在間隙,這種跨星際的通訊出現卡頓屬於正常情況,偶爾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幾秒通訊丟失的情況。火山文學

  可是在星門的設計中,這種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星門的原理是通過修改進入物質的空間座標來實現傳送的,具備指向性的能量也可以被星門修改空間座標。當初在辰宮地下實驗時,在傳送門內看見影影綽綽的影像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經過陳三水團隊的研究,使用低功率激光通過傳送門進行通訊傳輸效果最佳,其使用效果和大氣層內使用常規電磁信號通訊基本無差別,從根本上解決了跨星際通訊的延遲、卡頓等問題。

  有同學可能要說了,那為什麼不在通訊衛星的內部安裝用於實時通訊的激光定向傳送裝置呢?這樣不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延時,保障通訊的即時性嘛。

  想法是不錯的,理論上也能實現,唯一的問題是忽略了傳送門對能量的消耗。

  首先在帝星內及附近區域的通信電磁信號完全可以滿足現有的需求,將通訊衛星改為激光傳送並不會帶來明顯的改善效果。

  其次,持續性的空間傳送對於能量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這也就意味著通訊衛星現有的核燃料電池無法滿足能量的消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通訊衛星上安裝微型反應堆來為衛星提供足夠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