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吞鴻 作品

252章 青天月燭,驍將歸林(上)

  勸君須惜少年時,潘岳彬蔚蓋世、嶽美姿儀,在他的勤懇教導之下,小莫驚春自小發奮刻苦、熟讀詩書、淺嘗百家之道,文章亦寫得奇麗藻逸,加上潘岳的刻意讚美,小莫驚春很快便在京城小有名氣。

  兩儀學宮的博士們對小莫驚春亦是讚不絕口,稱其‘少有大才,三十年後可為國之柱石’,神武帝在和兩儀學宮的博士們清談時,兩儀學宮的博士們曾多次在神武帝面前提起,遂被神武帝中意,特徵召為太子伴讀。

  莫驚春十歲時,潘岳無疾而終,在發喪時,莫驚春主攥哀誄之文,一篇《哭潘岳》洋洋灑灑,道盡了人間真情後,長安城中,再不見了小莫驚春的身影。

  人間情淡漠,隨著潘岳的離世和小莫驚春的消失,這對兒師徒,逐漸被世人遺忘在茶前飯後裡。

  二十年後,也就是公元320年,莫驚春再一次出現在世人眼中。

  那一年,偏居帝國西南的驃越國欲發兵十萬,南奪大漢原新興、交趾、武平、九真四郡,驃越國此次發兵準備充足、十分迅猛,加之西南漢軍輕敵,一時間,驃越國的將士們,殺的大漢西南邊軍人仰馬翻,整個儀州幾乎全境淪陷。

  亂世出豪傑,當此家國危機之時,二十歲的莫驚春,如一顆璀璨晶瑩的劉興,橫空出世,他自發帶領儀州當地千餘農戶,於儀州九真郡佈下六甲迷魂陣,驃越國兩萬先鋒軍難行寸步,只能安營紮寨,原地不動。

  莫驚春趁敵安營之際,出其不意,憑藉致物境界和六甲迷魂陣的神威,自己單槍匹馬提刀衝陣,他初生牛犢不怕虎,連斬驃越國三員先鋒大將,嚇得驃越國王視莫驚春如天人,立即撤馬回兵,此生再不敢言舉兵犯漢。

  莫驚春一戰成名,天下人拭目以待,他們期待著一顆帝國將星冉冉升起,帶領大漢鐵騎,開創新的輝煌。

  可神武帝當時已近晚年,十分昏聵,人在晚年,所有年輕時的負面影響湧上心頭,這位大漢帝王憤恨莫驚春當初擅離職守、不辭而別,當時僅給了他一個邊郡郡衛長的官銜,打發他遠去邊疆駐守了。

  天下英傑代出,時間推移,莫驚春如沉珠入海,漸漸消逝在世人的視線。

  他璀璨的光芒,亦隨之黯淡。

  陰陽家相信氣運,他們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大才者,氣運自來。

  莫驚春正是如此。

  十五年前,當今天子劉彥依靠二十八大世族幹掉太子順利登基,他並沒有因為莫驚春曾是太子伴讀的身份而冷漠他,反而使他迎來了第二春。

  就在數年前,劉彥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其從西南調往東北,做了太平東境的太白將軍。

  時隔三十二年,莫驚春這是第一次返回長安城面聖述職,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自己業已髮絲漸白,當年的熱情漸漸消散在歲月的蹉跎裡。

  歸程夜雨瀟瀟,此刻,莫驚春看著茫茫不見盡頭的凌源山脈,不禁脫口道:烈士暮年,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