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佛陀本質!

  “我佛迦葉,心繫蒼生,為了給人族尋找解脫之法,於西海菩提樹下苦思冥想七七四十九日,終領悟大道,得證菩提果位,開創佛法一途,這才有瞭如今的西漠佛國!”

  葉無雙連連點頭,當即問道:“所以,迦葉便是開創佛法第一人,故而被尊稱佛陀?”

  老僧卻微微搖頭,笑道:“得證菩提果位,僅為菩薩,並非佛陀。”

  “菩薩?”

  葉無雙眉頭一蹙,問道:“所以迦葉,是先成的菩薩,而後成的佛陀?”

  老僧頷首。

  葉無雙又為問:“他是如何成為佛陀的?”

  “追尋佛的至高境界!”

  “佛的至高境界?”

  葉無雙又是一愣,不懂了,疑惑道:“佛的至高境界是什麼?”

  這下,老僧陡然一愣,陷入沉默。

  徐徐,他才緩緩道:“我不知道。但迦葉認為,是佛陀;故而他斬出了我,從此一顆琉璃心,再無凡垢,得證佛陀!”

  迦葉認為?

  葉無雙眉頭一蹙,再問道:“為什麼迦葉認為佛陀是佛的至高境界,而不能是菩提,或者羅漢,乃至沙彌?”

  這很奇怪。

  佛法有云,眾生平等。

  可在佛國體系中,卻將三六九等,分的頗為明細;甚至就連文武佛修,都給分了出來。

  這不很怪?

  聽到此話,老僧微微抬頭,瞥了葉無雙一眼,道:“佛道修行,在內,而不在外,追尋的是果位證道,輪迴傳承;施主非佛國之人,自然不懂佛國果位。”

  “請大師解惑!”

  葉無雙再次拱手,擺出一副求知做派。

  老僧乜了眼葉無雙,道:“佛國體系,禪道有沙彌、法師、禪師;武道有武僧、金剛、羅漢;二道合一,皆可得證菩提,入菩薩之境,施主可知為何?”

  葉無雙微微搖頭。

  “此乃宏願所至。”

  老僧悠悠道:“宏願,與菩提果位息息相關;許大宏願者修心,當入禪道;許小宏願者修身,當入武道;兩道之終,皆證菩提。”

  “而得證菩提者,是為菩薩也;是故,修禪修武,最終在證得果位之後,均為菩薩!”

  葉無雙微微頷首,這個他倒是聽懂了。

  簡單的說,佛國的修行,需要先發宏願,立下皈依目標-證菩提果位。

  然後再通過兩種途徑,追尋這個目標。

  而這兩種途徑,便是禪修:打坐誦經,用心靈領悟菩提;和武修:打熬體魄,從身體領悟菩提。

  最終,得證菩提果位,便可成為菩薩。

  所以,佛國無論是禪修還是武修,最終的結果,都是成為菩薩。

  可這麼說來,佛國體系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菩薩境啊?

  佛陀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這個解釋,幾乎完美表述了佛法體系,也解釋了迦葉乃是領悟佛法的第一人,也是得證佛法果位的第一人。

  也就說,迦葉是佛法一道的開山鼻祖!

  可既是流派的開山鼻祖,那他應該已經站到了佛法當時所能達到的最高點;雖然可以繼續鑽研佛道,晉升佛陀。

  但在沒有晉升佛陀之前,佛道體系最高境界,就應該是迦葉所能達到的高度,也就是菩薩境才對,卻為何會冒出個佛陀?

  這就相當於一個人闖關,在沒有進入關卡之前,自然不會知道關卡里有什麼了,也就更不可能給關卡取名了。

  難不成,那個迦葉在未能於佛道上更進一步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下一個境界了?

  “按照大師所說,佛國體系雖分禪武,但本質上都是修的菩提果位,求的是菩薩之境,最終能夠達到的也是菩薩之境;那如此一來,修佛之人拜的不應該是菩薩麼?”

  葉無雙當即說出心中疑問,道:“卻為何卻口口聲聲拜佛?佛陀又是如何而來?”

  “這就是佛道,與武道不同之處了。”

  老僧不為所動,淡然解釋道:“佛法無邊,求無止境;但欲要修行,必需先立宏願。”

  “而佛法體系,境界分明,人人皆可修至菩薩;若將菩薩境定位至高境界,達到此境者,豈不宏願不存?”

  “既宏願不存,便無修行信念;既無修行信念,又如何尋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