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19章 上閱兵!

 雖然除了開國大典上有一輛坦克拋錨以外,後面再沒出過類似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空軍還在換裝過程中基本保證了戰鬥力不出現嚴重斷檔—— 

 前年的獵蝠行動和築堤行動就是最好的證明。 

 裝備蘇27或國產殲11A的部隊已經增加到3個團,而儘管是二代半戰鬥機,但同樣可以算新質戰鬥力的殲8C數量也大致與此相當。 

 因此,他在聽了一會之後,也只是不動聲色地岔開了話題: 

 “鄭指揮,受閱空中編隊的情況呢,尤其是參閱的第三代戰鬥機,我記得前兩年的時候,還沒辦法在全國範圍內自由轉場?” 

 但總歸是有備無患。 

 相比於全空軍的超過50個戰鬥機團來說,這一數字確實還不算多,不過至少已經可以保證東部和東南部重點空域都有相對現代化的戰機可以守護領空,再不會出現被迫用殲6對抗f14這樣壯烈但又無奈的場面。 

 “能拖動50噸級別的重型搶修車……估計只有工程兵那邊會有一些工程設備符合要求。” 

 而與裝備戰鬥力提升相對應的,則是後勤保障需求的成倍提高。 

 軍人嘛,聚在一起要是隻有一團和氣,連半點火花都擦不出來,反而不一定是好事。 

 “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楊村那邊的基地,所以無論是地勤設備還是人員,都完全能獨立保障受閱的蘇27和殲11飛機正常運行。” 

 “不過,跟三架國產殲11一起參閱的殲10還處在原型機狀態,甚至目前還在閻良那邊執行試飛任務,所以這兩架飛機的保障,還需要132廠的同志從蓉城派一部分技術人員過來。” 

 他剛開口沒幾句話的功夫,旁邊就已經有反應快的開始記筆記了。 

 閱兵確實很重要,但說到底也只是個臨時性質的任務。 

 備戰才是和平時期軍隊永恆不變的主題。 

 顯然,鄭良群能在短短不到三年時間裡,從副師長幹到軍區空軍指揮員,除了運氣夠好以外,也確實有一些自己獨到的東西。 

 …… 

 就在這邊閱兵指揮員們正聊起空中編隊準備情況的時候。 

 一千公里外的長春飛行學院。 

 三架剛剛列裝不久的殲教9教練機沿著滑行道依次進入停機坪。 

 隨著艙蓋打開,裡面的三名飛行學員和三名飛行教官分別爬出機艙。 

 下飛機之後,每名學員都把手中的一張紙交給身後的教官,緊接著或是一路小跑、或是腳步虛浮地回到稍遠位置上的隊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