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715章 抱歉,我也是剛剛想出來

 “之前傅總參謀長說的時候,我還尋思可能得冷卻一陣子呢,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有……” 

 突如其來的司局級任命倒是沒有給常浩南的日常工作帶來太多改變。 

 模鍛壓機本體的硬件安裝已經基本完成,但試生產不光是把設備開起來就完事了,還要根據工藝需求生產出一個完整可用的產品才行。 

 所以怎麼也得等到正式畢業才行。 

 一來是航空動力集團目前還只是籌建狀態,目前只有一個籌備領導小組,而7月1日才是正式揭牌的日子。 

 唯一的例外在於,俄方不能向華夏周邊國家銷售使用這種第二代機體的型號。 

 相比於只是進行結構補強、增加了一對機翼內側掛點的第一代改進機體,它基本相當於在保留氣動外形不變的前提下重置了飛機的結構設計,通過更加合理的減重設計適配1493或者甲蟲這類更輕的雷達,並且在機頭位置預留可伸縮的空中加油裝置和供油管路,用於支持安裝燃油液冷設備。 

 只不過,新機體涉及到幾個關鍵的一體化壓鑄零件、大量鈦材緊固件和更大比例的複合材料應用面積,對於華夏而言,存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壁壘。 

 也因此,之前用於測試9902/803機體的803號驗證機是完全由共青城生產的,但測試數據由雙方共享。 

 但如果想要量產經過完全升級的殲11B,那麼這幾項難關就必須被攻克。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試生產的觀感會好上很多,不過參觀者中可能有外國人,不會好……” 

 “這方面不用擔心。” 

 說話間,常浩南已經帶著一眾人從生產車間回到了旁邊的工藝研發中心,並在一間會議室中分別落座: 

 “參觀生產過程只是在生產車間門口遠距離觀看,別說是控制室,就連設備本身都不可能讓他們接近,生產工藝這東西,又不是遠遠看上兩眼就能破解出來。” 

 “那我這邊就沒什麼問題了,設備軟硬件目前一切正常,剩下的調試工作需要等到開車之後再進行。” 

 顏永年放下手中的文件夾。 

 常浩南視線轉向另外一邊: 

 “那麼……接下來就由鍛壓工藝組的林景堂林教授來介紹一下鈦合金等溫鍛造成型工藝的開發情況。” 

 鍛壓工藝組在模鍛壓機項目團隊中的地位比較特別,他們是從去年年中才加入的,而且在業務上相對獨立,所研究的重點並不是模鍛壓機設備本身,而是如何使用新設備生產出符合工藝要求的零部件。 

 但他們下場的時候,設備本身往往還處在建造當中,因此他們的研究一直都稍微帶著點脫離實際生產的嫌疑,在參與模鍛壓機研發之前並不非常受到重視。 

 好在常浩南自己是搞數值計算出身,非常明白工藝流程計算的重要性,因此在項目中途把他們收入了團隊。 

 “好的常總。” 

 林景堂點點頭,然後把隨身帶著的筆記本電腦接到投影儀上,開始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 

 “金屬塑性成形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邊值問題,對於剛粘塑性材料,其邊值問題可以描述為:在準靜態變形過程的某一階段,已知變形體的幾何形狀、內部的溫度分佈、變形的不均勻狀態以及當前的材料參數,同時在速度面上給定了速度矢量和在立面上給定了面力,則該問題的解即為滿足塑性力學基本方程和邊值條件的應力場和速度場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