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27章 頂級凡爾賽,江湖上盡是我的傳說

 一個下午都在試衣服的他本來準備坐下好好休息一番,結果還沒等屁股坐熱乎,就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小常同志,下午好啊。”

 常浩南抬起頭。

 “楊總?”

 “還有閆總?”

 是兩位老熟人。

 楊奉畑,還有閻忠誠。

 考慮到渦噴14和殲8c都是在1997年正式完成定型,這二位出現在這裡顯然並不令人意外。

 三個人雖然年齡差距不小,但也算曾經的同事,又有一段時間沒見過,自然先是寒暄了不短的一段時間。

 “小常同志,咱們這兩個項目能在今年拿獎,裡面可是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勞啊。”

 閻忠誠因為受過傷,所以臉上做不出什麼表情,但是語氣中還是能聽出對常浩南的感謝。

 “是啊。”

 旁邊的楊奉畑也點了點頭:

 “我們兩個在申報項目的時候,都把你列到了主要完成人的第二位,等會頒獎的時候你就能看到了。”

 這二位獲得的只可能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而這個獎項是以項目為單位申報的。

 領獎的時候雖然只能是第一完成人上臺,但所有名字都會被列出來。

 與此相同的還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也是按照項目評選。

 當然,如果你足夠牛逼,一個人完成一個項目,主要完成人也可以只寫一個。

 只要沒人在後面的公示期內提出異議就行。

 而國家技術發明獎則只能頒給個人。

 像殲8c或者渦噴14這樣的項目,第一完成人必定是總設計師。

 常浩南能以顧問的身份撈到第二位的排序,已經算是佔了不少便宜。

 儘管這個排序對於如今的他來說已經沒多大意義。

 但既然好處拿了,嘴上肯定還是得謙讓一下:

 “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也只是在其中出了一份力,都是咱們身為航空人應該做的……”

 就在三個人的話題從之前的項目轉移到華夏航空產業的未來發展時,又是一道清脆聲音從常浩南背後響起:

 “常工?”

 “您果然也在這啊。”

 常浩南都不用回頭就知道是誰。

 因為現在幾乎只有徐洋還習慣性地叫他常工。

 穿著一身女士西裝的徐洋蓮步輕移,很快也來到常浩南身邊。

 她並未直接參與到八三工程之中,因此楊奉畑和閻忠誠自然不認識她。

 常浩南只好介紹雙方互相認識了一下。

 徐洋平時沉默寡言,但那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完全跟不上她的思路,導致她懶得說話而已,並不是真的自閉。

 真要說交流能力,恐怕還比常浩南強一些。

 因此,三個人的聊天很快變成了四個人的交談。

 而當徐洋聽到常浩南是兩個項目的第二完成人時,先是露出微微驚詫的表情,緊接著掩面輕笑。

 “其實……”

 “其實我申報的項目《利用差分進化算法優化水火電力系統和動態環境經濟調度》,裡面的第二完成人……也是常工……”

 “……”

 “……”

 “……”

 一陣沉默。

 雖然這個休息廳裡面到處都是三五成群的熟人在交談,但常浩南和徐洋在這裡的人群中實在有些年輕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