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08章 把直9改的媽都不認識

 說話間,面前呼出一道長長的哈氣,眼鏡上也蒙上了一層霜。 

 十一月中旬的冰城,氣溫已經零下了。 

 常浩南一個東北人,哪能想得起來提醒別人注意氣溫這種事。 

 於是從京城出發的劉洪波對此毫無準備。 

 下飛機的時候直接進了航站樓,又直接上車,所以沒什麼感覺。 

 現在下車在122廠門口站了一會,人都快凍麻了。 

 但為了不影響火炬集團的形象,還得強撐著…… 

 好在崔文學看出來了這位劉教授裝備不行,沒法適應東北的乾冷天氣,直接把頭上的皮帽子摘下來遞給對方,然後一起快步往廠裡面走了過去。 

 一邊走,一邊也沒忘了介紹剛剛一直跟在他身後的一名老人。 

 雖然其貌不揚,但精神矍鑠。 

 “這位是直9技術引進項目的負責人,也是直9C、直9武裝型和民用型h425的總設計師,郭靖山同志。” 

 “……” 

 “咱們這是直接去廠房?” 

 劉洪波看著眼前越來越大的建築有些疑惑。 

 雖然是第一次到這邊,但他也能從這高大且不分層的樣式上看出來這應該是生產車間。 

 “實在抱歉,劉教授,這段時間的設計工作都是在這邊的設計室完成的。” 

 走在旁邊的郭靖山回答道: 

 “咱們602所,最開始的時候只是122廠配套的一個研究室,後來雖然規模是大了,但也一直保留著把設計室放在廠裡面的傳統……” 

 說話間的功夫,幾人先後走入了車間內部。 

 剛剛才恢復透明的眼鏡片上頓時又佈滿了霧氣。 

 好在車間內部供暖很足,劉洪波很快看到了裡面的全貌。 

 已經做過不少項目的他自然不是第一次進入這種地方,但相比於他之前常去的其它幾家比起來,122廠這邊的產線就顯得有些蕭瑟了。 

 如果只看航空業務的話,那冰飛基本跟貴飛屬於難兄難弟。 

 地處偏僻,而且沒有什麼當家型號。 

 偌大的車間裡面,只有零零散散幾架不同版本和型號的直升機。 

 反而是更遠處的產線上,一種雙發螺旋槳小飛機的數量似乎更多些。 

 “慚愧,咱們122廠在航空業務方面的經營情況一般,所以訂單數量也不太多,大多數工位都處在停工狀態。” 

 對於冰城飛機集團的現狀,崔文學倒也大方: 

 “這還是借了貴公司常總的光,讓咱們的小飛機沒怎麼費功夫就獲得了美國和歐盟的適航認證,這才簽下來一筆30架的大單,否則這車間裡啊,一眼都看不見幾個人影……” 

 由於運12是華夏此前唯一進行過fAA適航審定的飛機,之前常浩南在研究防除冰技術,以及跟歐盟方面談判的時候,都拉了不少冰城這本的技術人員參與。 

 所以崔文學才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 

 聽到這裡,劉洪波算是明白人家為什麼對自己如此熱情了。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斤兩,在京航大學裡面還算小有名氣,出了學校誰知道劉洪波是誰,之前在鎬京那邊也沒少做項目,哪見過被人家總經理親自迎接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