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23章 只能上臺講個課了

 90年代末這會,計算機在各學科領域中的重要性還不像二十多年後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個無需普及的常識。 

 要知道每年進入京航讀研的還有不少第一學歷相對普通的外校考生,他們在本科階段更是沒什麼直觀感受的機會。 

 所以數值模擬,尤其是工科的數值模擬,讓他們建立“這東西真牛逼”的第一印象才是最核心的。 

 當然,因為第一年只有劉洪波一個老師,所以暫時還是隻能給一個專業授課。 

 雖然這個時間段的高校已經有了擴招趨勢,但大學生總體上仍然是比較金貴的存在,加之京航這種學校的就業環境不錯,所以整個學院每一屆錄取的研究生其實沒有多少。 

 常浩南不知道今年的具體人數,但估摸著大幾十人也就差不多了。 

 大學課程,一個老師哪怕給200人講課都不算誇張,所以這點學生,綽綽有餘。 

 …… 

 上課這天,他特地來的早了一些,本來準備跟劉洪波對一下內容,結果後者竟然還沒到,他就找了個不前不後的位置坐下。 

 這實際上是常浩南上輩子的習慣。 

 無論第一排還是最後一排,都容易受到“重點關注。” 

 只有中間最不起眼。 

 結果等著等著,劉洪波沒等來,周圍來上課的同學倒是越來越多。 

 到了離上課還有大概十幾分鐘的時候,屋子已經快要被裡面的人群擠爆了。 

 別說座位,就連講臺到第一排課桌之間的地上都坐了不少人。 

 光一個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顯然湊不出這麼多人,必定還有不少其它學院的來湊熱鬧。 

 並且很多研究生二三年級的應該也到了。 

 因為常浩南在前面第一排距離講臺最近的地方看到了姚夢娜。 

 90年代末又沒有選課用的教務系統,實在不知道他們從知道的這門課。 

 “唉……太長時間不上課,已經忘了大學老師都是習慣踩著鈴進教室了……” 

 常浩南不由得嘆了口氣,感慨自己已經脫離學生生活太久。 

 眼下這年頭,哪怕再無聊,也沒有智能手機好刷,他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只是為了等會上課的時候放ppt和算例用,因為沒有無線網,所以不可能連進超算中心…… 

 總之,最後百無聊賴的他只能翻開手裡那本在出版之前就已經看過好幾遍的書,重新回味一下。 

 就在他把書飛速翻到《等參有限單元矩陣的構造與計算》一章時,突然感覺到旁邊有人輕輕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同學,這門課,應該得挺難吧?” 

 這個問題讓常浩南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他也不知道自己寫的這個教材難不難。 

 糾結一會之後,只好給出了一個萬金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