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16章 抉擇,渦扇的10技術路線

 所以渦扇10在具體技術層面雖然可以自由發揮,但在性能風格的取捨上,還是得走f100aL31f的路線,把升壓比確定在25附近為宜。 

 航空發動機總體設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這在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工作開始之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哦……” 

 常浩南的一番解釋結束,海誼德和劉永全幾個人大眼瞪小眼地對視了幾下。 

 大家都是專業技術人員,儘管之前經驗不足沒想到這一層,但現在別人都已經說出來了那肯定還是能聽懂的。 

 “但是常總,如果把升壓比限制住的話,那這個發動機在亞音速狀態下的整體表現,尤其是油耗和推重比肯定就要受到影響了啊……” 

 第三代戰鬥機主要的性能優化區間,肯定還是在高亞音速到跨音速這一段。 

 無論f100、AL31f還是rd93,它們都犧牲了一定程度的亞音速性能,尤其是rd93,低速下的巨大油耗(還是雙發)加上本就不多的內油直接給米格29帶來了機場保衛者的名號。 

 對於預計可能要在遠離機場的地方進行高強度作戰的華夏空軍來說,這確實是個比較關鍵的問題。 

 “是啊常總,殲11有9噸內油,倒是不在乎一點油耗高低,但我看殲10那個身板,內油量應該不是很樂觀吧……” 

 旁邊的海誼德也表達了相同的顧慮。 

 實際上這也是最開始611所在設計殲10的時候,直接把內側的兩個掛架綁定了副油箱的主要原因之一。 

 AL31fn終究也是AL31f,只是稍微改了一些配件盒位置之類的細枝末節而已,發動機還是那個發動機。 

 裝在殲10上之後,不帶副油箱狀態下的航程實在是沒眼看。 

 不過常浩南果斷地搖了搖頭: 

 “油耗的問題,可以通過再提高50-100c的渦輪前溫度來解決。” 

 這是相當簡單粗暴的辦法,但也是最有效的。 

 常浩南在渦噴14上面就採用了相同的做法,保證了殲8C不同高度和速度段下的性能兼顧。 

 “常總,我們第三代大推的渦輪前溫度現在就設定在1200c附近,對於咱們的材料學水平來說這已經是個不低的門檻了,要是再往上加……” 

 劉永全作為航發設計人員,自然也通盤考慮過這些問題,但看看旁邊拿著筆頭都沒抬的常浩南,再想想渦噴14那邊的事情,好像也沒有那麼不可思議。 

 不過遲疑了一會之後他還是開口道: 

 “再往上加的話,我擔心整個項目的風險程度和進度失控啊。” 

 1200c,已經是國際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主流水平。 

 要在短時間內造出耐熱水平反超美利堅的渦輪盤和渦輪葉片,確實還是小有難度。 

 材料學這種東西,很難有什麼投機取巧的機會。 

 華夏如今已經可以拿出跟renen5性能類似的鎳基高溫合金原材,但還是那個老問題,你要造東西,光有一塊原材是沒什麼用的,對於每一種材料都還需要有後續加工處理等一系列配套研究,這些東西同樣相當耗費時間和資源。 

 如果放棄目前手裡已經有一定配套研究成果和工業實踐經驗的第二代合金材料,直接往第三代跳,那這裡面的風險可就很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