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48章 蘇霍伊的野望

 毫不意外地,幾乎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去做生意,怎麼談判,怎麼簽署協議,怎麼進行交付…… 

 其中比較幸運的,如米里直升機廠股份公司和蘇霍伊航空集團,還能憑藉著物美價廉的主打產品勉強混個溫飽。 

 而不太幸運的,比如雅克夫列夫、伊留申以及卡莫夫這些,則因為無法為產品找到銷路,別說給員工發工資,就連發生活必需品都困難。 

 “米沙說的沒錯。” 

 洛茲科的語氣中帶著些許落寞: 

 “伊留申設計局這邊的員工,已經有幾年時間沒領到過全額工資了,尤拉索夫同志幾乎找遍了所有的關係,才勉強維持著整個設計團隊沒有散掉。” 

 他提到的人是安德烈·弗拉基米羅維奇·尤拉索夫,伊爾76和伊爾78的總設計師,也是如今伊留申的掌門人。 

 其他人的臉色也多少有些陰沉。 

 儘管解體之後最困難的時間已經過去,但是對於這些曾經揹負著無數光榮的人們來說,僅僅苟延殘喘地活下去,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波戈相同志,你剛剛提到的非正式的事情,具體是指什麼?” 

 終於有人打破了有些壓抑的氣氛。 

 “我想參考華夏人的方式,由我們在做的這些企業,共同成立一個性質類似於工程總局的公司,從過去負責協商出口價格的那些人裡面招募專業人士,集中負責航空裝備的外貿業務。” 

 波戈相終於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當然,這家公司的任務應當是提供諮詢或者服務,肯定不會像工程總局一樣具有管理和決策權。” 

 “這樣一來,我們至少可以集中力量,提高在談判過程中的專業性和議價能力,也可以在全球市場中抓住更多機會,甚至進行一些捆綁銷售,比如有些國家可能既需要戰鬥機,又需要直升機,那麼我們就可以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給他們。” 

 當他說完這一番話之後,房間裡面頓時重新陷入了沉默。 

 這個提議過於重量級,又跟這裡面的每個人,以及每個人身後的集體密切相關。 

 大家都需要一定時間消化,以及思考。 

 所有人都知道,波戈相會主動提出這種事情,絕對不是,至少不只是因為好心想要拉兄弟們一把。 

 一旦他口中的這家公司成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壟斷俄羅斯航空產品的對外出口。 

 就算在這裡的人都是技術出身,不太懂商業,但經歷了這幾年的摸爬滾打下來,對於渠道建設的重要性多少還是有所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