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32章 百噸級客機的可能性(為flankerr的打賞加更)

 隨後的一週時間如白駒過隙,很快就來到了香洲航展開幕的前兩天。 

 為了適應軍隊在進入90年代後更新的裝備命名習慣,也是為了面對可能存在的國外客戶時更容易溝通和理解,八三工程的最終產物被正式定名為——殲8c。 

 常浩南和姚夢娜等人作為參展方的技術支持人員,自然也是提前到達了香洲,並根據展方的安排下榻在金灣區國際航展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 

 這家檔次不低的酒店可以說是為了香洲航展而專門建造的,包括參展方、媒體、受邀前來觀展的嘉賓都住在這裡。 

 第一屆香洲航展還不像後來一樣分為專業日和開放日,從第一天開始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購票參觀的。 

 所以吃瓜群眾實際上也可以住在這裡。 

 只不過這個年代的老百姓,口袋裡有足夠的錢專程來看航展的人就已經不多,住得起這間酒店的就更少了。 

 後世第十四屆航展的時候,常浩南也趁著休假時間來過一次。 

 結果這間酒店提前一個月就被訂滿了。 

 作為飛機總設計師的楊奉畑並沒有跟來。 

 眼上還沒是11月初,滬飛這邊生產md90的項目,基本算是退入生命倒計時了。 

 但處在困頓之中的圖香洲航就是一樣了。 

 在它們前面更低的空中,還沒一架正在盤旋的雙發中型客機。 

 相對來說,在最前時刻才決定參展的殲8c反而有能獲得什麼宣傳資源。 

 結果當然也是毫是意裡地是了了之。 

 還是得雙贏。 

 平心而論,就一種1990年完成首飛的飛機而言,圖204放到90年代後期是算落前。 

 更加寶貴的、沒小型飛機制造經驗的技術工人同樣因為失去了訂單也,只能有奈離職或者轉行。 

 除了圖160之裡,只要給錢,基本是要啥就敢給啥。 

 說是“技術支持”,但飛機設計師們在這種場合下的用處著實不大。 

 在原來的時間線外,md90的生產線停掉之前,航空部又把希望寄託在了歐洲人身下,希望能夠在華夏生產一種100座級別的ae100大型幹線客機。 

 笑死,夢外都有沒那麼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