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10章 進氣畸變試驗

 任何時候,任何行業相關國家標準的制訂,後面都有著無數的利益交換和血雨腥風。 

 華夏的航空產業雖然完全由國家統一領導,不至於出現物理商戰的誇張情節,但這個分量,也絕對不是身為型號總師的閻忠誠能夠扛下來的。 

 所以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管理層面,都需要一整個專家組,以及背後國防科工委的背書才行。 

 “這我清楚。” 

 坐在閻忠誠對面的常浩南又從包裡掏出了一個鼓鼓囊囊的檔案袋,打開之後,裡面是一沓還沒裝訂起來的文件紙: 

 “相關的說明文檔和工程設計過程中的數據我也已經在準備了,不過要想讓這個辦法具有真正的說服力,還是得在咱們的渦噴14上面做一遍才行。” 

 “當然,渦噴14發動機的進氣畸變試驗仍然會按照計劃進行。” 

 閻忠誠拿起手中的筆,習慣性地敲了敲桌面: 

 “不過按照一般的流程來說,在我上報之後很快就會有一個標準評審,為了保證兩邊的進度都不耽誤,試驗的現場指揮還是得換一個人。” 

 事情的輕重緩急他還是能分清的。 

 以渦噴14在過去這段時間裡表現出的性能,基本可以保證測試過程一切順利,需要現場臨機處置的東西不多。 

 因此更加需要常浩南親力親為的是準備應付標準評審。 

 “換一個人的話……” 

 常浩南也知道自己分身乏術,兩邊兼顧的效率反而更低,因此看了一眼坐在旁邊,一直沉默不語的姚夢娜,略加思索之後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讓我師姐來吧,她在這段時間裡也參與了相關實驗的設計和標準的確定,算是除了我本人和您之外最合適的人選了。” 

 把閻忠誠跟自己放在一起絕對不是什麼恭維。 

 實際上,在原來的時間線裡,gjb/z64-94真正形成指導能力之前,全華夏唯一相對系統地設計過逼喘試驗的人,正是閻忠誠。 

 只不過他所用的噴水逼喘法在穩定性上不如後來從俄羅斯引進的插板法,因此最後沒能成為標準。 

 “小姚……” 

 聽到姚夢娜名字的時候,閻忠誠的第一個反應是她有點太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