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55章 另請高明【求追讀!】

 
“第二麼,是利用你在計算流體力學方面的知識,對下一步的試飛工作進行更準確的指導,加快試飛效率,我們現在有大量的飛行小時都被用在摸索試飛條件上,實際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至於更具體的項目細節,就得等你到了盛京再去了解了。”

 
“感謝楊總師的信任,我一定竭盡全力。”

 
常浩南雖然也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場面,但畢竟早有心理準備,因此還是保持了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

 
這個時候,杜義山又走上前來,拍著他的肩膀鼓勵道:

 
“小常啊,你很有前途,在601所那邊好好幹,八三工程是個很有前途的項目,也有足夠廣闊的空間來讓你一展身手。”

 
聽到這樣一句話,常浩南心中五味雜陳,只能回以微笑和點頭。

 
實際上,在1996年這會,正如剛才楊奉畑所說,八三工程的研發進度還是比較樂觀的,01和03架原型機已經在閻良展開了密集試飛,剛剛下線的04號驗證機也在進行工廠試飛,一切看上去都非常順利。

 
所以在杜義山看來,這個項目只要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就不會出什麼大亂子,哪怕最令人擔心的wp14發動機進度不順,也可以暫時先用wp13f型頂上,類似的情況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但作為重生者,常浩南當然清楚,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八三工程最終抱憾結束,並轉為了技術儲備。配套的wp14發動機也因此失去了裝機型號,雖然並沒有直接終止研發,但受到的重視程度一落千丈,沒能完成取代wp13系列的使命。

 
這其中的原因當然非常複雜,既有技術不足的影響,也有非技術因素的問題。

 
比如1997年1月,剛才提到的那架04號全狀態原型機轉場到閻良時,降落跑道的盡頭正在整修,因此挖出了一道溝,而塔臺竟然對此並不知情,飛行員則因為當天能見度很差未能目視發現,最終導致飛機起落架折斷,衝出跑道後撞到一棵樹上完全損壞。

 
隨後趕製的05號原型機又在1999年因為發動機故障在空中起火墜毀,兩年內損失兩架原型機,再疊加04號機損毀造成的試飛進度緩慢等原因,最終導致了八三工程的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