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1章 重生1996,設計一架戰鬥機!(新書求追讀)

 
由於周書萬一直很喜歡她,所以決定讓她加入小組,只是張漫對於周書萬其實沒什麼感情,只是一直抱著後者的大腿,所有實驗課程以及小組作業都拿到了高分,不過常浩南和她並不熟,畢業之後也就沒了聯繫。

 
這樣一個小組本質上其實只有2.5個人,不過眼下組隊階段早就結束,再想隨便換人已經不太可能了。

 
對於常浩南設計一架超音速戰鬥機的想法,三個人自然覺得這完全沒可能。

 
他們倒是也沒直接反對,只是找到了殲7原型米格21的設計圖,表示既然要改進,那至少應該充分理解設計原型。

 
如果常浩南能夠計算出米格21的氣動性能,那麼他們就同意陪著他冒險繼續下去,如果不能,那就按照周書萬的想法,去設計一架大展弦比的滑翔機。

 
只是結果麼……人畢竟是有極限的,對於原本時間線上天賦一般只是比較努力的常浩南來說,這件事情確實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最終只好按照約定,和其他三人一起設計了一架滑翔機,雖然這門課最後也拿了個不低的分數,但成為了常浩南一直以來的遺憾。

 
而眼下的情況,他應該就是回到了近30年前自己的大學時代,並且正好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

 
計算米格21的性能,對於現在的常浩南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因為除了來自後世的工作經驗之外,就在常浩南看到設計圖紙全貌的那一瞬間,他的腦中還突然出現了一個【科研指導系統】

 
在他提出一個合理且閉環的項目構想之後,系統可以耗費一定的【科研點數】確定接下來每一步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並給予他相應的能力。

 
簡單地說,這個系統相當於一個有求必應且包教包會的導師。

 
在看到這個系統的一瞬間,常浩南差點興奮地直接暈過去——畢竟每個讀過研究生的人,都會希望有這樣一個導師。

 
當然,如果消耗10倍的科研點數,系統也可以直接給出正確,或者是最優的結果,但作為一個真正帶過項目的過來人,常浩南非常清楚,這絕不是效率最高的用法。

 
把腦子裡的結果轉化到現實中也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的,就算他自己不眠不休,也根本沒辦法輸出多少具體的科研成果,況且系統的科研點數大概也不支持如此揮霍。

 
更重要的是,華夏不只有他一個科研人員。

 
如果能在系統這樣一個超級導師的幫助下,通過解決關鍵問題或者給出方法論帶動整個華夏科研體系的效率,那麼爆發出的力量將會千百倍於孤身一人。

 
不過以常浩南現在的狀態談這些都還太遠,因此他決定先挽回自己過去的遺憾。

 
【科研點數:10

 
理論水平(滿級Lv5):Lv2(0/10000)

 
工程經驗(滿級Lv5):Lv1(0/1000)

 
管理能力(滿級Lv5):Lv0(0/100)

 
綜合能力:Lv1

 
正在進展的項目:0

 
可以開展的項目:1】

 
能力值等級不高。

 
但這反而是好事。

 
說明對於系統來說,常浩南重生之前掌握的那些知識都是非常初級的東西。

 
未來可期!

 
……

 
看著系統面板,他的腦中出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儘管他自己也知道不太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