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襲

高麗倒是想派人,可卻抽不開身,王都都被遼人包圍著。

宋軍的水師則橫於江上,雙方陷入糾纏階段。

目前前線的狀況一切良好,范仲淹每天都有斬獲報告,雖然沒有大面積擊破遼軍,可步步蠶食,析津以南,甚至析津東面大片領土為宋軍佔據。

而且范仲淹也已經攻破了石城,與狄青正夾擊營州和灤州,相信要不了多久兩路宋軍就能匯合,對析津展開兩面包夾之勢。

因而此刻大宋國內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竟發,而幽燕之地,同樣一片積極向上。

一月二十四日,遼國析津府。

開春之後,雪化得很快,等到一月下旬的時候,河南河北等地就已經是豔陽高照,春光盎然。

燕雲地區的雪也早就化了,只是略微還有些冷空氣,白天溫度大概在十二三度,晚上偶爾會降到零度以下。

今日析津城外,宋軍正在不斷挖掘土壤,慢慢向城池移動。

其實從雪化之後范仲淹就已經開始了掘土作業,宋軍坑道密密麻麻,縱橫交錯,不斷往析津延伸。

眼下雖然還沒有到炮火射程範圍之內,可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靠到近前了。

“報,遼人北城門打開。”

“報,遼人正在陸續離開析津城。”

“報,玉河和宛平遼人同樣打開了城門,現在正準備突圍。”

就在范仲淹於營中高臺每日巡視營寨,眺望遠處析津的時候,忽然一個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了他的節奏。

得知這些事情,他連忙回到了自己的主帥帳篷內,召開軍事會議。

西夏戰爭結束之後,張亢就又被派往河北,眼下帳篷內除開河北路的幾名主官,皆是各路、州兵馬都總管、副都總管級別以上官員。

普通的兵馬兵馬總管、副總管、鈐轄這些中上級將領都沒有資格前來參會,會議的規格非常高。

范仲淹坐在主位上,兩側張亢、王素、韋煥之等人依次而坐。

下方諸將站列。

“遼人突然棄城逃跑,看來果真如劉六符所言,這是一次置之死地而後生之策。”

范仲淹的桌案前擺放著幽燕輿圖,他輕指析津北門道:“他們想要將我們引誘至析津以北,順州懷柔等地,於野外與我們展開殊死決戰。”

“圍城日久,遼人的糧草器械又被狄青阻攔於榆關之外,只要我們的壕溝挖到城下,破城是遲早的事情,遼人又如何不得知?”

王素說道:“眼下這一招以退為進,端的是好手段。放棄了堅固的城池,看似是愚昧至極,實則明智之舉,因為繼續拖延下去,遼人必敗無疑,還不如整頓兵馬,畢其功於一役。”

“嗯。”

范仲淹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張亢皺眉說道:“若我軍追趕,大炮怕是跟不上,他們卻可以從容佈置炮兵陣地?”

“不錯。”

范仲淹在輿圖上指點江山道:“這也是為何遼人會選擇棄城的緣故。”

韋煥之笑道:“既然遼人如此慷慨,那我們何必追擊呢?他們把析津讓出來,我們根本沒必要急於追趕,佔領城池,繼續慢慢向北進發就是了,必可一步步迫使遼人退居關外。”

“我就怕遼人玉石俱焚啊。”

范仲淹嘆息道:“若我是遼人,則必然會想辦法逼迫我們追擊。”

“火燒析津.”

張亢從牙縫間擠出幾個字來。

火燒析津有兩個好處。

一是如果宋軍選擇佔領析津,不進行追擊,那麼大火之下,就讓他們無法佔據城池,只能追趕。

二是如果宋軍依舊不進行追趕,而是原地滅火,那麼勢必軍隊混亂,忙於救火,遼軍便可以趁機打一個回馬槍。

所以這就是個陽謀,不管宋軍追還是不追,都會落入遼人急於正面決戰的圈套。

“遼人還真捨得下本錢啊。”

“他們又何嘗不是因為被範相公逼迫得無計可施呢?”

“範相公真乃神人也,遼人居然落魄至此。”

下面的將領聽到幾名文官的分析,不由得個個驚訝了起來,隨後又紛紛佩服范仲淹的足智多謀。

將曾經不可一世的遼人逼成這樣,恐怕在十多年前,無人能夠想到當今這般局勢吧。

“相公,怎麼辦?”

王素聽到遼人可能火燒析津,不由得大驚道:“若是如此,析津豈不是要被毀?”

范仲淹眯起眼睛思考起來。

其實最近從析津府不斷流出諸多情報,在一片雜亂的情報當中,他就已經察覺到遼人的動向。

因為還是有一批像劉六符他們這樣願意真心投靠大宋的遼國權貴傳遞真消息。

消息的真假,通過遼人的一系列行動就可以判斷出來。

現在遼人果然如情報說的那樣,無疑說明了情報準確性的同時,也驗證了他的猜想。

眼下的情況就是遼軍拿范仲淹的結硬寨、打呆仗戰術束手無策,也沒有十足把握與宋軍決戰。

守城的話,宋軍慢慢挖壕溝,至少可以用圍城或者壕溝藏炮等辦法攻城。

出城決戰的話,到處都是壕溝,把馬匹限制得死死的。

所以遼人這一招棄城其實就是想把宋軍引誘到開闊地帶,沒有壕溝的牽制,宋軍追擊之時帶不上重型火炮,讓他們失去不少優勢,從而拉高遼軍的勝率。

如果不出意料的話,遼軍早就已經在順州、懷柔一帶佈置了炮兵陣地,現在就等著大宋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