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旗幟飄揚


十月初,西北其實不止發生了兩次戰事,而是很多次。

 
因為宋軍本質上是兵分兩路,只是西路大軍分頭行動,由張亢和景泰率領,分別進攻邈川城和卓囉城。

 
同時配合涇原路的宋軍對邊境西夏軍展開清理攻勢,讓青塘和卓囉和南一帶西夏軍損失慘重。

 
而東路則由環慶路和鄜延路共同組織對西夏境內的騷擾,數萬宋軍化整為零,以營級為單位,襲擊西夏境內的寨壘、碉樓。

 
除了城池以外,野外的一切軍事設施都是宋軍打擊的對象,令邊境的西夏人聞風喪膽,紛紛撤離跑回城中躲藏。

 
大宋如今已經斷絕了宋夏互市,宋人背槍騎馬在草原馳騁,西夏人只有捱打的份,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畢竟西夏人唯一的遠程手段就是靠火炮,野戰相遇的話,用冷兵器跟宋人火槍打,還未靠近到一里的位置,就已經被射攤了一片,實在無法抗衡。

 
雙方犬牙交錯互相攻伐,邊境野外的西夏軍隊一時被肅清。一些城池還有重兵把守,全靠著西夏自己打造的火炮防備。

 
東線鄜延路兵馬總管任福率領一萬餘人馬,屢次出關,不斷騷擾西夏,似有深入夏境的意思。

 
戰線一時僵持。

 
便在這西北局勢看似錯綜複雜,卻實則逐漸明朗,大宋漸漸佔據上風之時,東北方向的遼宋戰役,也緩緩拉開了序幕。

 
同樣是在十月初,京東東路登州海灣裡,一支大宋海軍艦隊,揚起了風帆,浩蕩著向北方而去。

 
從大宋慶曆元年開始,趙駿就已經在不斷擴大海軍規模,建造新型戰船。

 
唐宋時期船隻發展如火如荼。

 
根據北宋宣和年間航海家徐兢所著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北宋就已經有了單龍骨的尖底船,名曰“福船”。

 
在這個基礎上,大宋打造出了一系列戰艦。

 
包括長六十餘米,寬二十餘米,排水量一千多噸的福船戰列艦。

 
還有長四十餘米,寬十餘米,排水量八百多噸的飛虎護衛艦。

 
以及三十餘米長,八米寬,排水量六百多噸的海鶻攻擊艦。

 
其餘排水量二至五百噸的突擊艦、衝鋒艦、登陸艦、作戰艦、補給艦、後勤艦若干。

 
一支海軍艦隊人數為五千人,以一艘福船戰列艦為主艦,配備二十四個車輪槳,五十名划槳水手,二十七門火炮,三個大型風帆,整體能容納四百餘人。

 
再加上兩艘飛虎護衛艦,五艘海鶻攻擊艦,二十多艘突擊艦、衝鋒艦、登陸艦、補給艦等,一支海軍艦隊總噸位約一萬噸出頭。

 
這點噸位跟後世比肯定不太行,連一支航母編隊的零頭都算不上,甚至跟明朝初期比起來都差上一籌。

 
如鄭和下西洋的寶船長一百五十多米,寬六十多米,排水量三千多噸,能容納一千餘人,其餘護衛船隻噸位規模就已經跟大宋的“福船”差不多。

 
但至少在眼下裝備了火炮的大宋海軍艦隊,已經是天下無敵的存在。

 
整個海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與之匹敵的對手。

 
說起來有些諷刺。

 
趙駿組建海軍是以打著保護海洋貿易,打擊海盜的名義建立。

 
最初是兩支,分別為淮南泰州鎮海軍,河北濱州定海軍,加上原來大宋在登州的平海軍,為三支艦隊。

 
之後又陸續增加了四支,為山東登州威海軍,兩浙台州寧海軍,福建泉州安海軍,廣東廣州靖海軍,總規模達到了七支艦隊三萬餘人。

 
若是加上駐紮在對馬島和濟州島的一部分海軍,總噸位大概在八萬左右,人數規模也有四萬之眾。

 
而海盜的規模跟大宋海軍比起來卻如雲泥之別,近海的海盜幾乎已經被大宋海軍剿滅一空,唯有日本和高麗海貿航線附近偶爾還有兩國盜匪出沒。

 
這種情況也讓朝廷內部有些微詞,對於朝廷花重金去打造海軍,不少官員上書要求裁撤掉,因為徒勞耗費財力,沒什麼用處。

 
但這些建議都被政制院給無視了,包括趙禎都下旨申飭了這些官員一番,在見識到了後世海洋霸權的重要性之後,連趙駿都不用出面,自然有皇帝和諸多宰相為他的決定背書。

 
這次大宋出動的船隊就是濱州定海軍,登州平海軍和威海軍,威海軍已經東去前往高麗馳援,定海軍和平海軍將北上直撲遼國腹地。

 
此刻狄青立於主艦“護國艦”的甲板上,身後的披風招展。陸地上打仗習慣了,海洋打仗卻是頭一次。

 
他的身邊站著登州平海軍的指揮使呼延守用。

 
呼延守用見狄青自出海之後就一直眺望遠方海洋,已經足足一個多時辰,便笑著說道:“狄帥以前應該沒怎麼出過海吧。”

 
“是沒出過,也沒打過海仗,讓我有些忐忑。”

 
狄青倒是頗為老實。

 
很乾脆地承認了自己不擅長海戰的事實。

 
不過他也沒必要撒謊,因為他自從滅了安南之後,因功已經升為樞密副使。

 
宋代武將升職就已經不是升為某某校尉,某某將軍了,而是往三衙或者樞密院升,如三衙的三大指揮使,以及樞密院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