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一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

事實上耶律宗真並非一個沒有危機感的皇帝,相反,他歷史上還是很希望做出一些成績,屬於比較有理想有抱負的君主,不然廟號也不會是遼興宗。

為此耶律宗真就必須要考慮好好整頓一下軍隊,肅清軍隊當中的貪腐、空額,以及讓軍隊重新訓練有素的問題。

整個汴梁這幾天爆炸性的新聞都是遠洋船隊從海外歸來,再次帶回無數金銀財寶的消息。

因為這些地方的特點就是大宋傳統政治、商貿中心。而且一般都處於交通發達,運河沿線。不管是消息還是經商環境,都非常不錯。

西夏不用多說,本來國小民少,旁邊的鄰居越強大,他們就越只會感覺到危機撲面而來。

可一旦他們同時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嚴重威脅到他們生命安全的時候,那麼這種同盟關係就勢必會比較緊密。

可遼國不行啊。

遼國的武將是壓著文官。

張儉這樣的三朝元老在耶律和蕭氏貴族面前都得不到尊重,就更別說其他文官了。

如果光靠耶律宗真以及漢人文官集團想動契丹貴族們的利益,恐怕說不好會鬧得這些契丹貴族們舉兵抗爭,到時候遼國反倒先內亂。

所以耶律宗真就沒辦法像大宋那樣清除軍隊裡的毒瘤,進行大規模軍隊改制。只能先慢慢解決契丹軍隊日益懶散,疏於訓練的問題,把戰鬥力稍稍提升上來一點。

而除了契丹內部腐化墮落以外,外部壓力也不少。

最典型的就是其它民族各部落。

要知道遼國近千萬人口,契丹族僅僅只佔據了其中約八分之一。

在主體民族沒有佔據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會造成國內的其它民族對契丹族的統治表示不滿。

這一點元朝和清朝也是如此,元朝造反次數達二百多次,清朝的話除了清末那特殊的幾年多達一千多次的造反以外,平時從順治到道光也有一百多次。

所以除開帶宋這刮地三尺的稅收讓起義次數高達400餘次的奇葩朝代以外,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往往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各種起義。

遼國也是如此。

雖然四季捺體制取消之後,大大減少了遼國內部的財政支出,以及減少了對其餘民族的負擔。

但也同樣減少了對其餘民族的控制,讓其餘民族逐漸發展了起來。

比如北方草原蒙兀奇源部落,東北生女真石顯部落,不斷吞併周圍小部落,勢力漸漸強大,對遼國也不是很尊敬,讓耶律宗真很是惱火。

因此總結來說,遼國最近十年來,雖然耶律宗真試圖改變,並且也有不小的成效,讓遼國的國力有了不少的提升。

可治標不治本,不像大宋一樣,大量處死過官員、勳貴、黑惡勢力,未來可能還會處理地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官場腐敗、軍隊黑暗以及地方治安差等等問題。

根本上遼國的內憂外患還依舊存在,只是暫時被耶律宗真這個裱糊匠給壓制住,沒有集中爆發而已。

所以雖然遼國國力也有一定增長,可與大宋的差距卻是越來越大,越拉越遠。

“唉。”

看著手中的公文,耶律宗真嘆了一口氣。

這份公文說的其實是石顯部落叛亂的事情,這個石顯部落是生女真部落的一支,實力強大,這幾年發展迅猛,最近居然斷絕了海東鷹路,公然挑釁遼國。

“陛下。”

張儉問道:“是出什麼事了嗎?”

耶律宗真扔下手中的公文說道:“海東鷹路被石顯部落的人給斷絕了,這事要是傳揚出去,怕是會造成極大的波瀾。”

“唔”

張儉微微點頭道:“鷹路對於我大遼來說至關重要,諸多貴族極為喜愛海東青,斷絕鷹路他們必然會勃然大怒。臣倒是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哦?”

耶律宗真連忙說道:“相父請說。”

張儉說道:“出兵遼東,一來可以練兵,二來也是震懾諸部,三來則趁機收攏兵權。”

“唔”

耶律宗真沉吟了片刻,就明白了張儉的意思。

現在新軍雖然裝備了火器,可訓練居多,並未實戰,還尚不知道實際戰鬥中的戰鬥力怎麼樣,所以拿生女真練練手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是如今隨著遼國對各個部落的控制力減弱,勢必會造成諸多部落蠢蠢欲動。

一旦這件事沒處理好,其它部落看到遼國連一個生女真部落都搞不定,就有可能認為大遼衰敗,趁機造反起義也說不定。

所以直接出兵將石顯部落解決,就能讓其餘部落的野心再降下去。

最後則是一旦開戰,原本歸屬於各個契丹部落的士兵就由遼國皇帝指揮,這樣耶律宗真也許就能削弱那些契丹貴族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