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 趙駿只會更狠

一時間大宋各地貧民百姓歡欣鼓舞。

而地主富戶則是怨聲載道,以至於不少人打算出售田土,降低成本。

正常情況下,產量越大,成本就會攤的越薄。

但這是指工業產品。

非工業化的傳統農業成本擺在那裡。

別看朝廷這次只提高了一倍稅收,讓稅率達到20%,再加上售出的商稅,基本就在20%到25%之間浮動。

然而剩下的75%-80%並不意味著就是純利潤,還有地租、運輸、用人等等成本。

另外糧價持續下跌,對他們也是一個極大的損害。

光一個地租就可能要去30%到50%,再加上收穫的糧食你還得拿去賣,僱傭長工短工搬運,到了最後別說賺錢,不賠錢都算不錯的了。

所以那些收佃戶較低地租的良心地主首先就受不了,只能售賣土地。

官府就趁機收購,把它們變成官田。

而那些地租收得比較高的黑心地主也許還能扛一扛,可佃戶們很快就不幹了。

因為官府收了官田之後,就再次降低了地租,比如把地租降低到三至四成,比地主那邊收的五到七成低了不少。

並且官府還會提供一定的生產資料,如種子、農具等等,吸引大量的青壯勞動力為官府做事。

地方官府又會按照朝廷的指令,僱傭這些青壯勞動力在農忙的時候耕地,農閒的時候去修繕水利工程,開墾河渠、修建池塘、大壩、水庫之類的水資源調節設施。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等到十月份的時候,新政出臺了僅僅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有大量的地主佃戶離開,投入到官府的懷抱。

要是在東漢到隋唐時期,門閥世家當道的年代,這些佃戶就是門閥世家的奴隸,根本跑不掉。

然而大宋嚴厲打擊奴隸制度,不允許限制人身自由,甚至都不允許提“奴”這個字,導致如果有佃戶想要離開,地主不僅無法阻攔,甚至不敢阻攔。

因為以前的官府是站在地主那一邊,佃戶想逃走官府會派人去捉,而且地主手底下也有狗腿子,對佃戶進行人身傷害以及圈禁乃至摧殘。

但到了宋朝,經歷了趙匡胤、趙光義、趙恆、趙禎四代廢除努力制度,別說你對佃戶進行毆打,就算是圈禁,也會被官府判刑。

特別是最近這些年趙駿更加強調人身自由的權力,嚴格督促地方官府嚴查這樣類似的事情發生。

一旦知情不報,幫地主富戶隱瞞,或者轄區發生比較嚴重的事故,丟官帽子都算是輕的。

這就導致地方官吏不敢在這件事上馬虎,不再維護地主富戶的利益,而是轉而開始維護佃戶們的利益。

若是有佃戶遭遇到這樣的事情,只需要報官,那地主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坐牢流放,這一筆筆都能算是官員的政績。

所以在新政下,面對佃戶的大規模流失,很多地主都虧空嚴重。

要麼把名下的土地轉移給子孫,以此減少攤丁入畝的稅務繳納。要麼被迫賣地,以至於田產日益減少。

十月上旬,蘇州吳縣木瀆鎮,鎮西北姑蘇山遙望,鎮西南圍繞著太湖東畔,良田千里,晚稻收割之時,金黃的麥穗在秋風中輕輕搖曳。

鎮北有一座巨大的莊園,乃是吳縣一大家族龔氏大地主龔旭宅邸。

吳縣龔氏乃是當地望族,北宋年近出過七個進士,南宋時期也有不少官員子孫,如祖父移居蘇州崑山的南宋官員龔明之祖上就是吳縣。

不過當地望族歸望族,並不代表每個人族人就過得好,龔氏家族內部田地被族中長者以及主脈族長等人佔據。

其餘支脈、庶出日子就不好過,比如龔明之的祖父就是被迫離開家鄉,自立門戶。

有不少底層族人就成為了主家的農奴、佃戶、僕人之類。

龔旭大概五十上下,生得富態,穿著綾羅綢緞,他今天剛剛從城裡回來,才下馬車,就又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又有幾家佃戶脫離了他們家,跑去城裡官府的招聘處選擇了成為官府的佃戶。

這令龔旭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便在他回到家中,稍稍歇息喝碗茶的功夫,忽然就聽到了僕人過來稟報,說潘氏、王氏、張氏三個大家族族長過來求見。

龔旭就只好請他們進來。

“龔兄!”

三人進屋向他拱手。

“潘兄,王兄,張兄,你們怎麼來了?”

龔旭起身回禮。

“還能是為了什麼事?”

潘家族長叫潘識,表情一臉無奈。

“坐下說吧。”

龔旭說道。

四人便坐下來。

奴僕一一給他們上茶。

等人走後,廳中就只剩下他們四人。

“龔兄,聽說你上午去了城裡,縣衙那邊怎麼說?”

王氏族長王瑋問道。

“唉。”

龔旭嘆了口氣道:“這是朝廷的死命令,縣衙的熟人也不管用。”

“呸!”

潘識倏地呸了一口道:“那范仲淹還是咱們吳縣的人,就這麼禍禍咱們。”

“你們有沒有去找範氏宗族?”

“找了,范仲淹自己出錢給他們貧困的宗族子弟買田土,他們又怎麼會幫我們說話?”

“倒是沒想到他們范家忽然就這麼發跡了,若是早早結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