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二章 先恢復,再談發展

他繼續說道:“如此一來,地方各縣的農民和地方官府財政會稍微舒服許多。大量百姓從餓死的邊緣,轉變成破產的邊緣。以前如果災荒年月或者糧食歉收,直接要餓死。現在勉強能有點餘糧過活,遇到災荒年月,如果朝廷賑災不及時,可能就是賣掉田地成為無地流民。”

“可是這跟佃農有什麼關係?”

呂夷簡皺眉,雙手一攤道:“我大宋最主要的還是無地流民太多。”

“你這話說得好像我們後世那句經典名言——這跟我月薪三千有什麼關係一樣。”

趙駿笑了笑道:“也不能說毫無關係吧,你可知道經過審計局的統計,大宋一邊是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貧民無地可種。另外一邊卻是有大量的荒地無人開墾,你知道為什麼嗎?”

“稅、種子、農具與水源。”

呂夷簡漠然地說道。

“對了,任何一個王朝初期,都鼓勵百姓開荒,可到了王朝中後期,卻有很多土地無人開墾,原因就在於此。”

趙駿指出問題關鍵所在:“現在開荒,糧食沒收上來之前,還得先交一筆稅。對於無地流民來說,窮得叮噹響,能開墾的就只有水源不足的荒地,農具種子水源都是問題,拿什麼開荒?”

“所以漢龍減賦稅、輕徭役,就是先與民休息,同時也讓地方官府有錢修建水利設施,灌溉農田,以方便將來開墾新地?”

晏殊頓時明白了。

“對!”

趙駿敲了個響指道:“你不能國家喊喊口號,說我要多興修水利,那沒用的,你得讓地方官府行動起來,下面才是執行人。所以農稅看似少了大半,但把錢留在地方上,地方才能幹活。”

這就是意義所在了,現在對於整個國家來說,必須要恢復民生。而要想恢復民生,就必須要把錢留在地方上發展,所以農稅確實減少了,可對於大宋整體來說卻健康了許多。

雖然收益者是有田地的自耕農和地主,但一來地主收成好了,降低了賦稅,佃戶作為他們的生產資料,沒有人會希望自家的佃戶越來越少,讓自家的土地無人耕作,他們就可能會給佃戶降租,讓佃戶過得舒服點,這才好有人繼續給他們剝削。

二來整體民生稍微恢復一些後,地方官府就有相對的財政進行水利設施修建,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水資源,大量挖建水渠,修整河道,從而鼓勵無地百姓開墾荒地,讓自耕農變多,佃戶的數量變少。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豬養肥了才好殺。現在對自耕農和地主降低賦稅,再過幾年可以制定新的農業稅收,繼續降低自耕農的稅,提高地主的稅。

如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農業稅確實變低了。但只要堅持下去,未來發展會更好。

“那商稅呢?”

呂夷簡又問道:“今年的商稅可是暴跌了如此之多,這恐怕並不符合你一步步降低農稅,提高商稅比例的預期吧。”

趙駿搖搖頭道:“錯了,正符合。”

“哦?”

呂夷簡皺眉:“哪裡符合?”

“首先,商稅改制之後,經商環境會寬鬆許多,將促進商業發展。”

趙駿說道:“其次是現在正處於改制初期,商業稅並不是減少了,而是暫時沒有收上來,等以後走上正軌,就能越變越多。”

“可這樣似乎有太多的可以漏稅的辦法了,可以和國稅局勾結,也可以做假賬,還能與地方官吏沆瀣一氣。”

王曾察覺到了關鍵點。

趙駿嘆息道:“所以才要組建稅軍,嚴查稅務,以後國稅系統要慢慢從財政部剝離出來,成立國稅部,這個部門不僅要有自己的法院,還要有自己的武裝,讓納稅深入人心,讓大宋所有百姓都成為光榮的納稅人一員!”

商業稅改制只是改變了收稅方式,並不是減免了。

比如說,以前你帶一萬貫的商品上路,以20%的商業稅來算,你還沒開始賣,就已經要給2000貫的賦稅。

再算上其它諸如人工、車馬船路費、僱員吃喝拉撒等成本,銷售資金回來之前,賣一萬貫,你得先花上至少一萬五千貫以上的支出。

但現在朝廷允許你帶著這一萬貫的商品到銷售地,先把商品賣了之後,再繳納這2000貫賦稅。

一來一回看似差不多,實際上對於商人來說,最缺的不是商品有沒有市場,也不是能不能打開銷路,而是資金有沒有周轉期。

如果是以前,商品都還沒有開始賣,就已經支出那麼多成本的情況下,為了迅速回籠資金,即便是市場低迷的時候,商人就可能低價甩賣,造成虧損,從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