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 快去請大孫回來!

何況御史臺除了鄭戩以外,大部分御史都是范仲淹和趙駿任命,是他們較為欣賞的正直之輩,都剛正不阿。

見到亂象,自然要悍然抨擊,絕不會坐視不理。

“你!”

錢延年大怒。

又有其他人站出來說道:“陛下,考成法,惡政也。這樣下去,官員眼中只會有政績,而忽視了民生。”

“笑死,說的好像天下官員以前就在乎民生一樣。”

王質說道:“至少如今考成法之後,官員反倒能夠做些事情,不至於像以前那般尸位素餐,蠅營狗苟。”

中書舍人錢希白道:“私以為考成法會留下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官員在實際處理政務當中,本來就應該靈活處置,若是一位追求教條,難免死板,未必不能害民。”

“今日之事今日做,明日之事明日做。這考成法本就是嚴格執行了考課制度,以往考課形同虛設,如今嚴苛起來,你們反倒是不能接受了。”

王素予以反駁。

“非也,天子聖明,虛懷納諫。但群臣也非不盡心做事,只是稍有疏忽,輒奮袂而起,惡聲相加,聲名盡毀,何至於此呢?”

“所謂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有功當賞,有過則罰本就是朝廷法度,爾等要蔑視祖宗之法?”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若是日日緊繃,天下官員還不得發癔?何況亂中出錯,這並非好事。”

“我看不盡然”

當下反對派與御史臺及少量范仲淹支持者進行了辯論。

到這個時候其實還算好。

因為他們只是圍繞著廢除考成法的事情討論,還沒有上升到伱死我活的地步。

這一點宋朝比明朝稍微強點。

即便是王安石變法那麼激烈的時期,雙方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司馬光也就罵了一句王安石“不曉事,又執拗耳”,雙方最多就是爭論的面紅耳赤,倒不至於破口大罵。

明朝就有意思得多,對罵都是小事,一言不合就演全武行,激烈程度倒是比宋朝強不少。

但隨著爭論加深,雙方就不可避免地開始上升。

有人說道:“臣彈劾范仲淹任人唯親,御史臺皆是他的耳目。我聽說進言的人都希望陛下以堯、舜,而不知道要求輔臣以皋、夔。陛下有采納規諫的明,而輔臣卻阻塞了言路,長久以往,國家如何安寧?”

“哼!”

變法派御史立即駁斥道:“御史臺上對得起天子,下對得起庶黎。亦從未阻塞過天聽言論,此抑損之說,子虛烏有,汝等要誣告構陷否?”

“太祖皇帝鑑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又有人道:“今政制院立,范仲淹安然以宰相自居。其軍中又樹有威名,時不宜再掌政事。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祖宗朝,一切政事,臺省奏陳,部院題覆,司監奉行,未聞宰相有舉劾也。新法之下,人人無所遁形,事有利弊,皆能分清對錯。”

變法派駁斥道:“無管當朝權貴,亦或者王公大臣,皆按部就職,凡有過者及時能察,此非祖宗之願,天下之願者?”

“考成定令,御史考成章奏,每具二冊,一送政制院,一送檢法案。府衙延遲,則部臣糾之。諸部隱蔽,則諫臣糾之。御史隱蔽,則內閣糾之。”

反對派繼續說道:“夫部院分理國事,諫臣封駁奏章,舉劾,其職也。宰輔銜列翰林,止備顧問,從容論思而已。仲淹創為是說,欲脅制臣等,拱手聽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無人脅制爾等,皆是為國效力,況祖宗之法便令百官各行其職,諸臣懈怠,御史臺有責促其行事,這亦是御史自設立以來,千百年之未變之法也!”

變法派同樣繼續反駁。

“新法下,近中外臣僚或大臣交攻,或言官相訐,始以自用之私,終之好勝之習。好勝不已,必致忿爭,忿爭不已,必致黨比。唐之牛、李,其初豈不由一言之相失哉?是為競勝。”

反對派又說道:“佞諛成風,日以浸甚。言及大臣,則等之伊、傅;言及邊帥,則擬以方、召;言及中官,則誇呂、張復出;言及外吏,則頌卓、魯重生。非藉結歡,即因邀賂,是為佞諛,如此豈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