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壞了,我人設崩了

寶元二年九月,宋軍兵出塞外,主動向西夏發動進攻。

元昊倉促應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宋夏邊境,一片戰火。

可宋軍西北主政官范仲淹不講武德,派出精銳騎兵,橫穿寧夏平原,直插李元昊腹地。

這裡是李元昊部落以及手下諸多部落後方主要聚集區,也就是手底下那些党項士兵家屬們居住所,是非常重要的後方基地。

李元昊以前在這周圍佈置了數個軍,分別為白馬強鎮軍、右廂朝順軍以及翔慶軍,作為護衛軍保護後方。

但此時在宋朝以及唃廝囉的聯合進攻下,他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不得已只能將大部分兵馬都被調到了南面抵擋宋唃聯軍的進攻,腹地幾乎無人防守。

於是在戰爭打響的第十七天,迂迴穿插的部隊,彷彿對西夏軍的前線部署瞭如指掌,輕鬆繞開了邊境守軍,偷襲了省嵬城老巢。

朝順軍頑強抵抗,可完全不是宋軍的對手,宋軍將朝順軍擊潰之後,四處縱火、扔手榴彈、搞破壞,毀壞了至少數千頂帳篷,還有囤積的糧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兩日後,李元昊得到消息,大吃一驚,匆忙回援,但此時宋軍早已不知所蹤,只留下滿地狼藉。

西夏軍在邊境更是節節敗退,特別是聽說後方遭到襲擊,軍心不穩,很多黨項部落的首領乾脆帶著本部落離開戰場,回到後方,想帶著自己部落的人遠遁塞外。

唯一還算有點戰果的就是乞遇旺榮成功地把唃廝囉擊退,正在回防應理一帶。

但在這種局勢下,乞遇旺榮也無法挽回頹勢。

一時間西夏內部離心離德,外部兵敗如山倒,呈現出近乎崩潰的趨勢。

歷史上李元昊本來就是走鋼絲,哪怕他走成功了都造成西夏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在勝利的情況下,都差點造成自己西夏帝國崩塌。

更別說眼下大敗。

如果此時宋軍繼續發動進攻,李元昊別說繼續做他的皇帝大夢,怕是連興慶府都要被攻下。

所以李元昊一夜之間都快愁白了頭,人都快瘋掉。

但出乎意料的是,十多天後,眼看局勢對李元昊已經極為不利,西夏大軍全面潰敗之時,宋軍卻在這關鍵時刻,選擇了撤兵,退回了國境線以內。

整個戰爭持續了大概一個月左右,宋夏從最開始的僵持,到張亢偷襲後方,西夏即將崩潰,卻忽然就這樣結束了。

李元昊雖然被揍得有些懵,可連忙收拾殘兵,安撫後方,穩固住崩潰的局面。

事後才得知,由於遼國大軍忽然南下,陳兵遼宋邊境,宋朝皇帝立即讓西北那邊撤兵,范仲淹調往河北。

得知此事,李元昊慶幸於遼國救了大命,但看著滿目瘡痍,無比破敗的後方,也只能一邊接受了宋軍遞過來的和談協議。

一邊暗暗舔舐傷口,並且發誓,一旦宋軍在西北的精銳全都調到河北去,遼宋正式開戰的時候,他必定悍然撕毀和談協議,出兵大宋為自己復仇。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

此戰其實也是范仲淹達成宋國的戰略任務。

既把西夏打殘,全力應付遼國。

至於把西夏打殘之後,遼國會不會吞併西夏這個問題。

那就有意思了。

若是此時遼國進攻西夏,宋軍肯定巴不得。

一來遼國主力的皮室軍都在中京附近,如果主力被調走,宋國河北邊境那就徹底沒有憂患。

二來遼國奔襲西夏,一千多公里,又與困獸猶鬥的西夏打,說不準搞個兩敗俱傷,要是遼國損失慘重,那宋國都有收復燕雲的可能。

所以耶律宗真要是蠢到此時去滅西夏,趙禎這邊做夢都得笑醒。

於是在這種變化下。

時間來到公元1039年11月份。

此時西夏被重創,元昊收縮兵力,龜守興慶府。

遼國十五萬大軍南下至燕雲,也就是後世的北京地區,在兩國邊境駐紮。

雙方大軍對壘,戰事一觸即發。

耶律宗真親自前往南京析津府,給大宋發了國書,要求大宋交出火藥配方,並割讓南關十縣,也就是後世河北雄縣一帶,否則必兵臨城下,飲馬黃河。

趙禎罕見的硬氣了一回,在把范仲淹以及不少西北精兵強將調往河北之後,回了一封國書,說你要戰,那便戰。

同時大量火器也運往北方,部署在各個城池、堡壘、軍寨之中。

要知道趙駿把純顆粒火藥配方到現在已經弄出來兩年多了,宋朝實際上已經將這些火藥運用於原來就發明的火器上,並且再造輝煌,在趙駿的指導下,做出了幾門火炮。

這個進度其實是非常慢的,因為火炮的技術含量其實並不高,原理跟槍械一樣,都是通過在炮膛中填充火藥,點燃引線發射。

但明末清初,松錦之戰中明軍的火炮炸膛率高達25%。

由此可見製造安全穩定的火炮難度有多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炮毀人亡。

所以研製過程極為小心謹慎,即便是測試階段,也要準備極長的引線,多次試驗,才總算是弄出了幾個合格品。

不過即便火炮數量少,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有限,可其餘火器有了純顆粒火藥加持之後,威力大幅度提升,像那種通過投石車扔出去的霹雷火球,就絕對夠遼軍喝一壺。

而就在西夏退出戰場,再無力南下,遼宋之間進入了緊張刺激的對峙環節時,寶元二年年底,十二月初,趙駿乘船船隻從山東回了汴梁。

如此從景祐四年年初,到寶元二年年底,趙駿歷時兩年零十個月的全國巡視便算是結束。

這一路上他殺了不少貪官汙吏,也處理了很多地方上的問題,但天下的貪官汙吏是殺不完的,大宋上億百姓遇到的困難也是幫不完的。

歸根到底,以趙駿的力量可以幫一村、一縣甚至一州。

但一路呢?

全國呢?

悲情者太多,共情者太少。

如果不在制度以及生產力上找辦法,那永遠都沒有出路。

所以懷揣著調研結果,趙駿內心沉重地回了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