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九十三章 該動手了

趙駿以前其實不太懂格律和韻腳,他只知道做詩詞需要押韻,但實際上從魏晉時期形成的詩文風格一直到唐代都沒有固定的格律,很多唐詩完全不按照二十八格律定式來,甚至連韻腳都沒押好。

造成這些的原因是以前格律沒有統一,另外就是古音韻和現代音韻有差別。比如一個上字,現代讀音是第四音,按照格律屬於仄,但古音是讀二聲,格律是平。

到了宋代後格律就漸漸統一了,比如南宋劉淵就做了《平水韻》,完善了所有格律韻腳定式。

這些天來呂夷簡、王曾、王隨、蔡齊、宋綬、盛度、晏殊等幾位頂尖學術界高手悉心教導,趙駿已經把格律和韻腳搞清楚,也知道該怎麼寫詩。

比如說平韻就是聲調的前兩聲,仄韻就是聲調的後兩聲。

而這道題目按照韻調格律,就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但趙駿寫出來的詩估計跟打油詩沒什麼區別,所以還是得抄。

他看著這做題規則,想了一下,就寫下了“晚色動邊思,去年猶未歸。戍樓人已冷,目斷望征衣。”

這首是范仲淹將來去西北和西夏打完仗回來後寫的,現在還沒寫出來,恰好符合格律。

可惜他那首《江上漁者》是早年老範在應天寫的,而且這傢伙當時水平不夠,有幾個字格律不對,不然肯定抄了他這首最出名的詩。

至於歌賦的話。

趙駿想了想,把《後赤壁賦》給他抄了,《前赤壁賦》雖然勉強背得出來,但一是字數多,二是裡面有涉及到不少時間、地點、人物,怕對不上,就不抄了。

好在這些東西都是初中高中語文課有教,趙駿是文科生,加上又是歷史系,詩詞歌賦抄起來不能說綽綽有餘,那也能變個大文豪吧。

只不過詩詞都是小道,他也沒那想法強行到處去亂抄揚名,還是手頭上的事情更要緊。

寫完了詩詞,靜靜地等待著收卷。

下午就能開院了。

時間慢慢過去,等到中午時分,隨著又是咚咚咚咚的鑼鼓響起,周圍淨是哀嚎一片。

趙駿做這些東西簡單那是直接有現場的,可他們就不行了,得臨時去想。

一首有定式的詩,既想完成得詩體格律韻腳完美,還要有意境、內容,難度不亞於螺螄殼裡做道場,相當不容易。

所以大部分舉子都做得很艱難,要麼不符合規範,要麼就內容不太行。

即便是像很多進士詩也寫得很一般,如歐陽修中進士的時候,詩裡對著主考官就是一頓馬屁狂吹。

更有賣慘的人才,如有一年進士試是考試詞,有個考生寫《青玉案·釘鞋踏破祥符路》,把自己這些考生說得相當悽慘。

至於能寫出優秀詩詞的人,少之又少。

趙駿平靜地交卷,然後捲起了鋪蓋,開始收拾起行囊。

等走出木屋的時候,周辛就已經過來了,向他低聲說道:“知司,出事了。”

“什麼事?”

“宣德門外的一戶宗室家被擄走了一名宗女,有消息說那宗女在婆臺寺,劉指揮使已經帶人過去了。”

“怎麼擄走的?”

“那宗室住在宣德門外大街東頭,女兒叫珍姝。大街西頭有個他家親戚,派僕人來請小姐去玩。珍姝母親同意,於是僕人回去找轎子。沒多久一頂轎子停在門口,抬著小姐離去。片刻後,又一頂轎子來接小姐,家人這才知道女兒被人騙走了。”

“這手段一聽就知道必須有內鬼才能行得通,否則怎麼可能會那麼及時有轎子來,下面有消息報過來是誰做的嗎?”

“是的,一般是鬼樊樓做的,那些人喜歡派人去各家富豪府邸做奴僕打探消息,等得知富豪家眷要出遊或者探親的時候擄走對方,要麼索要贖金,要麼就拿去賣掉,但他們基本不會對高官權貴和宗室動手。”

“那個僕人抓住了嗎?”

“沒有。”

“嗯。”

趙駿點點頭,說道:“我猜到是什麼情況了,那宗女應該不會有事,你讓下面的人準備對李德文動手吧。”

鬼樊樓的背後就是開封府那幫人,而李德文這傢伙由於吝嗇,只願意買一份消息,後面找上來的探子們要麼被他拒之門外,要麼他煩不勝煩甚至派人給打出去,以至於一些探子懷恨在心,蒐集他的罪證交上來。

事實上李德文的罪證范仲淹就已經給了他,遲遲不動手就是為了讓底下的探子們露出原型,現在已經差不多了,又出了宗女被擄的案子,所以趙駿已經決定先對李德文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