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章 永遇樂、聲聲慢7

來人一身官服,身姿修偉,正是奉諭趕來的辛棄疾。他到底是堅毅之人,即使情緒起伏也能很快掩飾好,疾步進殿上前見禮:




“臣辛棄疾拜見陛下。”




“快快請起!”




不待他下拜,趙眘連忙將人扶起,殷殷地看著他,眼圈竟微微發紅:“”辛卿,朕......大宋對不起你!




辛棄疾鼻頭一酸,屈膝下拜:“陛下您快別這麼說,這不是要折煞臣了嗎?”




趙眘再次將他扶起,一把握住他的手,語氣誠懇:“辛卿一心為國,胸有韜略,堪稱治亂之臣,卻如此磋磨......之前是朕想岔了。”




他將辛棄疾引到桌案邊,邊道:“水鏡裡說的這個,論持久戰,是《美芹十論》吧!朕都留著。”




他說著,從桌案下拿出一本略舊的奏摺,赫然就是辛棄疾當年的上書。




辛棄疾有些驚訝又有些遲疑:“陛下,您這是......”




趙眘笑,眼中露出一抹堅定:“辛卿大才,這十論寫得切中肯綮,可否再給朕講講?”




辛棄疾一愣,他先前的願望成真了?陛下當真...幡然醒悟了?!他大喜,慨然相應:“敢不從命!”




【有不能言者,登山臨水,借古抒情,典重之間,俱是今時意。那麼,同樣寫情,李清照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悲愁的呢?】




先前那首驚豔了眾人的婉約詞出現在水鏡上的,沖淡了剛剛的雄豪壯烈之氣,但眾人的臉色卻不見輕鬆。




“婉然悽愴,雖不見辛詞的家國之悲,讀之卻仍令人憫然,唉......”




風流俊賞的杜牧搖頭嘆息,他最是欣賞靈秀女子,此時竟有些不忍看詞裡傷懷了。




“尋覓、冷清、悽慘,竟是以十四個疊字賦體鋪陳,直言己之傷感,創意出奇,真乃先聲奪人。”




李商隱認真品詞,對這個和自己同姓的女詞人,他又是疑惑,又是好奇。




不止是他,很多人也注意到了這一組疊字。當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白居易卻是將目光聚焦到了最末一句: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直言愁,卻不止是愁,倒頗有《詩品》所謂‘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之意。”




另一邊,李商隱一邊品讀一邊讚歎:“淡酒急風、黃花過雁、梧桐細雨,不言愁而愁始濃。意象精巧,靈秀婉約,不負才女之名啊!”




宋朝。




先前那首《永遇樂》太過悲壯,辛棄疾的一生又太過沉重,而楚棠話語之間透露出來的歷史事實又實在是不堪,一應文人都沒有了品評的心思,氣氛沉重而冷寂。




李府。




剛剛哭過的李清照眼睛紅紅的,纖瘦的手指掐著袖口,眉眼間難掩不安。南宋的形勢讓她心有慼慼,她知道自己所處的時期是北宋,但此時離南渡又有多遠呢?自己詞裡的哀感,是否有如辛詞一般的家國之思?




一旁的侍女沒敢說話,李格非同樣心情




沉重,既是愁緒難解,又是擔憂女兒。




汴京,皇宮,




趙匡胤緊抿著唇,心思還在劇烈起伏。南宋、北宋,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大宋為何會落到這般地步?他沉著臉,無心去管楚棠的提問。




反正,他掃了一眼水鏡,這詞裡俱是女兒愁情,想必是個家國大事無涉的。




【大家很容易鎖定到最後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次第是光景的意思。這句詞寫得很直白,明言自己的情緒,屬於直抒胸臆。




自古以來,文人寫愁,總會極言愁之多,比如庾信的“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又比如秦觀的“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和“飛紅萬點愁如海。”




可李清照在這裡卻是化多為少,只說自己紛紜的心緒不是“愁”之一字能概括得盡的,反倒給人慾說還休、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宋初。




汴京。獨上高樓的李煜低下了頭,他也有許多的愁緒說不盡,似滔滔江水,又似錯雜難解的紛繁線團,李清照這句詞只言愁而不言何種愁緒,倒是讓他有一種大而化之的錯覺,彷彿那人在為自己而言。




那樣巧,那人也姓李。




李煜一聲輕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當然,直抒胸臆的也不止這一處,我們來看詞的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詞人運用了一連十四個疊字,這樣的寫法可謂是亙古未有。




尋尋覓覓,是寫詞人的動作,她苦苦尋覓,彷彿是要尋找些什麼,以慰自己的寂寞哀苦,然而尋覓無果,周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冷冷清清,這“冷冷清清”既是環境的冷清,又可見心境的冷清悽苦。




殘秋沉寂,悽楚難解,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更深的情緒:悽悽慘慘慼戚。悽,淒涼;慘,慘痛;戚,憂愁悲慼。悽慘不夠,還要加一個悲慼,由環境、心境而致的慘痛與憂鬱溢於言表。




短短三句詞,以七組疊字,由外而內、由淺到深,一層一層渲染自己的愁緒,真可謂匠心獨運。】




南宋。




本便極為喜愛李清照這首詞的羅大經忍不住讚歎再三:“起頭便連疊七字,李易安為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至此,當真是‘花中第一流’也!”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詞裡的桂花,堪稱是李清照的自表。




唐朝。




王維覺得楚棠的解讀尚且不夠,他才華橫溢,又通曉音律,這段時日受到水鏡裡音樂的啟發,倒是無師自通學會了為詞度曲,此時一讀便發現了詞裡的諸多妙處,當下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