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一零二二章 雲南模式



            “唉,大哥太辛苦了。”朱楨強忍著笑道:“工作是幹不完的,還是要勞逸結合的。”

“幹不完也得幹啊。”太子無奈道:“每天都有刻不容緩的軍國大事,在屁股後面追著你,幹不完就要影響國家的運轉,你說我又能怎麼辦?”

“也是。”朱楨點點頭道:“中書省裁撤之後,原本整個中書的政務全都壓在大哥和父皇肩上,肯定忙不過來。”

“是啊,眼下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太子嘆息道:“廢丞相撤中書後,我和父皇也想過替代的法子,先是搞‘三公論道’,後來又弄了個‘四輔官’,全都白搭。”

“……”朱楨點點頭,他雖然不在京城,但對朝政還是密切關注的,自然瞭解這兩次嘗試失敗的原因。

前者‘三公論道’,是因為三公地位太高,老賊讓李善長、徐達、李文忠擔任三公,這三人哪個的地位都遠超胡惟庸。

胡惟庸慘烈的教訓在前,不光朱老闆不放心他們,就是他們自己也不敢插手國政,只敢老老實實坐而論道,以備顧問。

但朱老闆缺的是有人出謀劃策嗎?他缺的是有人幫他幹活!三公全都袖手高坐,不幹不錯,根本沒有分擔朱老闆和太子肩上的重擔!

所以後來朱老闆又搞了個春、夏、秋、冬‘四輔官’出來,命其兼太子賓客,位列公侯都督之次。任職者於一月內分旬輪流值班,輔助皇帝和太子處理政務。

朱老闆在設立四輔官的敕書中說,‘朕嘗思之,人主以一身統御天下,不可無輔臣,而輔臣必擇乎正士。’

於是他命朝臣舉薦全國的大儒名士,將他們由庶民提拔為輔臣,讓他們來幫助自己和太子。但用了他們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些所謂的大儒名士,根本就是一群書呆子,只會滿嘴仁義道德,軍國大事卻一竅不通,要他們輔佐自己處理具體的政務,完全就是問道於盲,添亂而已。

於是在今年七月,朱老闆取消了四輔官的設置,歷時僅一年又十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