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 作品

第715章 洪武十三年

至於藥局最重要的藥材來源,則朱老闆一貫的風格,由藥材出產地以課稅的形式供給。

朱老闆的初衷絕對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卻沒那麼美妙。大明朝根本沒那個實力,負擔不起這種免費的全民醫療,各地惠民藥局自然也就流於形式了。

後來朱老闆不得已改為以廉價向百姓售藥,情況才有所好轉。但依然沒法改變各地藥局缺醫少藥的窘況。

但也不能說惠民藥局沒用,至少在瘟疫爆發的時候,朝廷有惠民藥局這個途徑,可以及時為老百姓分發藥材,進行防疫指導。

朱老闆這次設立藥局署總管天下惠民藥局,也是想看看有沒有辦法,讓這一普惠百姓的德政,發揮應有的作用。

至於醫學署,則統管地方府縣醫學。醫學是地方官府的下屬公署,負責由醫官帶領本地醫生‘習讀醫書、修合藥餌,醫治官吏及一應軍民、獄囚人等疾病’。

軍醫署,顧名思義則是負責為軍隊培養輸送軍醫,管理軍隊醫院的機構……

~~

這皇醫寺與五寺並立,可以說把大明的醫療系統,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得到了太醫院上下的鼎力支持。

以往,太醫只是介於官吏之間的雜職官而已。那些大臣雖然表面上客客氣氣,但那是因為指著他們看病保命,實則沒人把他們當成真正的官員。

現在有機會讓醫療系統與大理寺、太常寺之類的朝廷機構平起平坐,讓醫官成為正經的朝廷大員。這種做夢都想不到的機會,太醫院上下怎麼可能放過?

而且唯恐夜長夢多,幾位殿下提出的所有方案他們都全盤答應,還一致懇請周王殿下擔任首任寺卿……只求皇醫寺早日成立,不要再節外生枝。

當然皇醫寺設立的如此順利,還有個重要原因,是中書省沒有阻攔。

若是按以往慣例,這麼大一個機構的設立,無論從官員編制,到費用撥給,乃至權責擬定,中書省都要錙銖必較的。掰扯個一年半載都算快的。

但這回,以太醫院名義所上的《請設皇醫寺疏》,一送到中書省,胡相就大筆一揮,一字未改的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