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千樹殿(二)

  “竟有這麼多啊?”

  入圍九人,全都瞠目結舌。

  倘若一堵石牆為一題,那麼這些累累總總全加起來,少說,也有幾百道題吧。

  之前在外面,鄭曲尺並沒有仔細觀察過這些牆面內容,只見得上面的雕刻別具一體,現下這一看,才知道上面雕刻的字,全是問答題,畫,全是輔助答題。

  僧人擺來九張案几,上面配備齊了紙、墨、筆、硯,供他們閱卷後答題。

  鄭曲尺萬萬沒想到,她這都穿越到古代了,還得參加考試。

  想當年學生時期,小有小考,大有大考,隨時一張卷子測試學習基礎,最後,也是一張張卷子來評定他們未來的前途。

  現在,好像也沒什麼差別吧。

  俞滿七這人急功近利,他是第一個跑到石牆上讀閱題目的,畢竟時間有限,他不願意浪費這一分一秒。

  鄭曲尺看過去,四大塊牆體分佈在,東、南、西、北,分別代表著工、巧、技、絕。

  俞滿七沒去“工”,反倒先跑到了“技”那裡,其它七人,也不甘示弱,分別前往,佔齊了位置。

  而鄭曲尺並不著急,她先從“工”開始審題,心中對石牆的這些題目心中有數之後,又去到“巧”、“技”,最後才是“絕”。

  工,是答基礎題。

  如這題,匠人所用工具何類何名,悉數答下。

  首先要分類,再細答名稱,如刨子、錘子……

  還有問木料的種類,具體哪種木器,適合用哪一類木料。

  木料可以分為軟雜類、硬雜類,常見的軟雜類有紅松、白松、楊木,這類木材木質疏鬆紋理順直、不易膨縮變形較小,而常見的硬雜類有榆木、水曲柳、樺木……

  這是一分的題,對於鄭曲尺而言,簡單是簡單,但繁瑣費時,難怪許多人看過之後,都不在這一類停留,大多數都選擇了“巧”類。

  巧,答的是辨別對錯,還有陳述理由。

  這是二分題。

  如一題,它問,木材要分清縱橫截面,謂橫截心、邊和中材,縱截中材和梢根……

  對與否,若對,何答,若錯,何答。

  這是一句口訣。

  樹皮年輪形成層,髓心髓線規律清。

  樹木採伐冬春好,樹皮不宜早剝掉。

  末伏剝皮鋸板料,自然乾燥存放好。

  這都需得對材料方面特別熟悉,對於樹木品類特別瞭解的人,才能夠辨清對錯,要不然,一字錯,便全題錯。

  第三類目,技。

  這是三分題,難度就要更高一些了,上面問的問題,全都是關於專業類。

  比方說,穿梢為何解?

  楔形嵌套的難度要點?

  字數少,看似問題簡單,但若不懂其含義,這一題就等同直接瞎了。

  第三類,絕。

  這是四分題。

  也是四類中最難的題目。

  全是一些過往工匠遇上的疑難雜症的問題,在線要求解答。

  這上面闡述的內容不僅長,還字句晦澀,全是專業術語,若非經驗老深、精通技藝的木匠,別說解題了,看都不一定能夠看得懂。

  在場有九人,大多數人都集中在二、三類的“巧”與“技”,一類與四類則被嫌棄浪費時間或艱辛難答。

  第一類答題時間太長,二類審題解疑時間太長,倒不如直接挑二、三類來答。

  他們基本上都是這樣想的。

  唯有一人,在過一遍題目之後,直接掠過了一、二、三類的“工”、“巧”、“技”,就穩穩當當在站在了第四類“絕”的面前。

  鄭曲尺仰頭盯著石牆上刻著的題目。

  要如何,才能讓她成為全場焦點呢?

  如果要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尋常的答題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她以往也沒想過有一天自己需要這麼張揚來吸引別人的目光……她心中嘆息一聲。

  但還是得幹,無論如何,宇文晟護過她、救過她,是她欠了他,便該還之以同等的敬謝。

  他若立於險境地,她拼盡全力,也得編織出一道防圍牆,為他庇護遮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