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 作品

第475章 全都是假的

    清河知縣唐昌的任命,讓我給壓下來了。”

    張璁探著身軀,對王嶽道:“我查過了,國初的時候,清河的田畝最高峰也不過五十五萬,就算當時有隱藏,有荒地,這一次清丈,也絕不可能超過七十萬畝,但是下面卻按照一百萬畝徵收田賦,我覺得這裡面有問題。”

    王嶽眉頭微皺,沉吟道:“這些年,我讀了不少書……”

    說這話的時候,王嶽是慚愧的……他雖然早早收了張璁這個弟子,但是他能教人家的,真的不多。也就是這幾年,他把後世的教學體系整理出來,才出了幾本小冊子,離著大學問家遠著呢!

    不過王嶽是個知恥後勇的人,他潛下心,仔細研究,大量閱讀……還真別說,這幾年王嶽的學問突飛猛進,與日俱增。

    當然了,他的興趣不是什麼詩詞文章,也不是什麼帝王家史。

    王嶽關心的是幾千年來的經濟變化,尤其是許多有趣的現象,其中之一就是隋代的稅收問題。

    因為王嶽在史書中發現,隋文帝曾經感嘆,他的稅賦已經那麼低了,為什麼還有老百姓活不下去?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王嶽就開始尋找史料,漸漸的,他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隋代的農田,如何摺合成後世的標準,大約有22億畝!

    眾所周知,後世制定的耕地紅線是18億畝,隋代的疆土遠不如後世遼闊,而且農業技術落後,可耕種的土地一定是大大不如。

    但為什麼隋朝的官方數據會這麼驚人呢?

    “隋代承襲兩晉南北朝的財稅體系,施行嚴格的均田制,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優免政策……隋代府庫充盈,太倉的糧食,足夠幾十年之用,穿錢的繩子都爛掉……但是這個朝代卻二世而亡,隋煬帝又大興土木,幹了那麼多大工程,有了那麼多舉措……這些互相矛盾的情況,疊加在一起,你怎麼看?”

    王嶽笑呵呵問張璁。

    張璁皺著眉頭,沉思良久,突然以手撫額。

    “師父啊,您可真是太高了!弟子總算想通了!”張璁沉吟道:“隋代不像兩宋和大明,他們沒有士紳優免的問題。但是呢,下面的豪門大戶依舊要賺錢,因此官員就謊報田畝數量,瘋狂多徵田賦。老百姓名義上稅賦極低,但是因為承擔了並不存在的田畝數量,實際要付出的田賦是名義上的數倍之多!”

    “明白了,明白了!”

    張璁重重頷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隋代官方稅收那麼多,一派盛世景象,而民間卻苦不堪言,二世而反。”

    “還有,正因為稅收過多,積累過多,隋煬帝才不得不大舉花錢,以此來消解壓力。但是他沒有料到,百姓已經被盤剝一空,稍微施壓,民間就承受不了,烽煙遍地,義軍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