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 作品

第312章 輝煌戰果(五萬打賞加更)

    所有人都不顧疲憊,奮力追擊,生怕錯過任何的戰果……別說首級,哪怕是騾馬,兵器,鎧甲,帳篷……也是極好的。

    大明太缺少勝利了,尤其是這樣酣暢淋漓的大勝,俘斬過萬,這是要寫入史冊的,每一個參加戰鬥的兒郎,即便只是個小兵,若是有朝一日,解甲歸田,也可以跟子孫後輩,坐在村頭吹牛了。而不會像其他老人一樣,除了年輕時候的力氣和飯量,就沒有什麼值得自豪的了。

    大家都很興奮,甚至高興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

    只不過身為統帥的王嶽並沒有高興,相反,他還有些懊惱,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至少有些漏洞,可以彌補。

    王嶽坐在他重金建成的堡壘,反思起來……就能稜堡來說,王嶽設置了一個大堡壘,配合十個小堡,形成了一個防禦體系。但是這個防禦體系是不完整的。

    或者說,單純的防禦是不對的,不管多硬的烏龜殼,都有被敲開的那一刻。

    真正聰明的辦法,是應該在堡壘之間,保留一些機動作戰力量。

    試想一下,少量的敵兵,堡壘固然能應付。但若是韃子鋪天蓋地衝來,堡壘裡面來不及擊殺,被衝到了死角怎麼辦?這時候在堡壘旁邊,有一隊兵馬牽制,堡壘裡面的士兵就可以從容發揮火力優勢,登上堡壘頂端,用手雷,投石機,甚至火油,火炮,放肆殺戮敵人。這次被敵人衝上堡壘頂部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所以說,攻勢防禦才是王道。

    卜赤沒有準備多少攻城裝備,慘敗而歸,下一次就未必這麼幸運了。

    戰爭就是個不斷進步的螺旋,必須比敵人多走幾步,才能保證永遠勝利下去……所以,對於明軍來說,應該建立起一支戰力強大的機動力量。

    過去王嶽曾經設想過,完全使用火器,可現在看來,騎兵還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好在這一次應該能繳獲不少馬匹……位於內地的馬場,王嶽已經不指望了。那些地方本來就不是最好的馬場,還被種上了莊稼,實在是沒有繼續維持下去的必要,索性徹底廢除了也好。

    至於未來的馬場,或許獨山堡就不錯,在長城以外,建立起龐大的馬場,馬場外圍,利用稜堡,構築起防禦圈,抵禦蒙古人的襲擊……或許可以靠著這種方式,不斷鯨吞蠶食,把整個草原,都納入掌控。

    其實這種辦法,不是沒人提過,大明朝修建了那麼多的墩臺堡壘,就是有這個目的。

    但花銷太大,哪怕財力過硬的永樂朝,也做不到。

    朱棣選擇的辦法,就是退而求其次,採用大軍出動,席捲草原,把韃子趕走,製造無人區……很多人都覺得永樂北伐,空耗國力,沒有什麼斬獲。

    殊不知每一次朱老四出征,韃子都跑得遠遠的,最極端的時候,甚至逼著韃子跑到了鹹海……如果能統計一下韃子的非戰鬥減員,就能真正瞭解永樂北伐的真實戰果。

    可惜的是,這世上庸才太多,他們放棄了行之有效的國策,結果在幾十年後,面對韃子的鐵騎,輸到了褲子都沒了,詭異的是還有人把罪責推到了朱老四頭上,你北伐要是有用,怎麼幾十年後,還有土木堡之變啊?

    拜託,誰吃一頓飯,能管一輩子啊!

    是你們自己不爭氣好不?

    王嶽把自己放在統帥的位置上,置身長城之外,能很輕鬆理解朱棣的用意,可也很清楚,他也沒有辦法,效仿朱棣。

    畢竟你要面對的是一群無腦的傻瓜,偏執狂,跟他們講道理,那是你的腦子有問題。

    王嶽決定採取另一種措施,那就是鯨吞蠶食……只不過每一次行動,都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利益……比如先建立馬場,然後可以開礦,讓草原變成一塊誘人的大肥肉。誰也不捨得放棄。

    或許還可以想辦法引入土豆,花生,玉米,在草原上種植油菜,大豆……這麼遼闊的土地,絕對是能帶來豐厚回報的。

    當然了,前提是保證安全。

    那安全又從哪裡來?

    就是新軍!

    這一次的勝利,多半可以為擴軍打開方便之門。

    現在的新軍還是太少了,最好能增加到五萬,如果長期來看,就算到了二三十萬,那也是沒有問題的。

    一切的基礎都是強悍的武力,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不過王嶽也不是單純的唯武力論,其實還可以用靈活的手段,彌補武力的不足,用更廉價的成本,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