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 作品

第195章 瘋狂老農張三

    “小富貴,你瞧見沒有,咱們拋出這個方案,楊一清的臉都變色了!”朱厚熜不無得意,能讓老狐狸一臉懵,這個成就太值得自豪了。

    敢對武定侯府下手,這叫魄力,能處理好郭家的產業,則是智慧的體現,這倆樣合在一起,就叫做成功!

    而且這也是王嶽和朱厚熜醞釀很久的事情,大約從去年冬天開始,他們就在一起商討。身為天子,必須要領先常人,早在楊廷和倒臺之前,他們已經醞釀好了下一步的行動,只等時機合適,就立刻推行。

    可以說武定侯郭勳只是撞到了槍口上,活該他倒黴。

    拿下了郭家的田產,直接分給流民,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這些土地可不是荒地放在那裡,而是有人在耕種。

    他們或是郭家的奴僕,或是佃農,或是單純投獻郭家……如果單純交給流民,可能解決五萬流民的生計,但同時又製造了五萬流民,豈不是成了揹著抱著一樣沉了。

    如果這麼改革下去,估計出不來順天府,朱厚熜和王嶽就會垮臺。搞不好還會有郵遞員領著人,殺進皇宮大內,把他們給砍了腦袋。

    所以處理這些田產,必須足夠智慧。

    王嶽和朱厚熜,仔細分析過,老百姓為什麼要向大戶投獻土地呢?很簡答,就是苛捐雜稅沉重,不得不避稅。

    那有人要問了,明代田賦很高嗎?如果查閱史料,你就會發現,真的不算高。

    朱元璋在國初規定,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斗二升……一石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

    以明代的土地產量推算,即便用很保守的數字,一畝地產糧一石,計算下來,大明的田賦稅率也不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當然了,在田賦之外,還有丁稅,還有徭役……不過再怎麼計算,國初大明百姓的負擔也不是很重,甚至可以說是輕徭薄賦,十分輕鬆了。

    既然這樣,怎麼還有稅賦沉重的問題呢?

    這就要說到一個更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徵稅!

    某歷史寫手就說過,如果不考慮落實問題,任何法律都是完美無缺的。

    那考慮落實,又是什麼一番光景呢?

    當年朱元璋為了徵稅,曾經花費大力氣,清查人丁田畝,得到了黃冊和魚鱗冊、黃冊是徵收丁稅的標準,魚鱗冊是徵收田賦的標準。

    而且有據此給各個布政使,府、州、縣制定了收稅標準。

    其中以縣為例,三萬石以下,是下等縣,三萬石到六萬石,是中等縣,六萬石到十萬石,則是上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