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這門婚事成了

 想到共同富裕,喬靈毓來了精神。

 她在腦海中初步規劃了下,這一兩年估計重點還是養娃跟看書,一切都要等到77年高考後。

 至於其他人,要等78年才行。

 但是有些事情現在也能準備準備,比如物色合適的人選。

 雖然說她對以後的走向心裡有數,可是很多事情也不可能靠她一個人完成。

 選人用人也很重要。

 很多時候,大家都沒錢,反而感情深厚。

 而有錢了,分不均了,那矛盾也就多了,人心也就散了。

 喬靈毓隱隱有一個想法,再過幾年,華西村就該異軍突起,獲得“天下第一村”的美譽了。

 既然華西可以,那麼東安沒道理不行吧。

 一個西,一個東,很是登對嘛。

 只不過她到底來的時間還不長,只知道大隊長是一個比較正派的人,對其他方面瞭解不多,對村民的瞭解也不多。

 如果情況允許,她是真的想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先富帶後富,共走富裕路。

 過幾年就是真正的時代風口,只要抓住機會,必能一飛沖天。

 喬靈毓想了很多,戴大哥唸的書不多,估計是考不上大學的。

 她也沒想好怎麼勸人看書,有些事兒就該爛在心裡,不然沒法解釋。

 那如果戴大哥一直在地裡刨食也不行啊,她本來因為錢春燕沒打算太管他們家,可現在,她想給大哥家找個出路。

 她記得好像華西村1969年就開始辦廠,走工業化的路子。

 不知道這邊能不能也辦廠。東安市隸屬於德景市,以制瓷出名,素有“瓷都”美譽。

 而德景市瓷廠眾多, 1958年,為擴大陶瓷企業規模,提高國有化經濟程度,將10家公私合營瓷廠和9家制瓷生產合作社按地域和產品等不同情況,合併成9個大型的全民所有制的企業,外加原有的建國瓷廠,打出了“十大瓷廠”的稱號。

 這時候瓷廠可是好單位,每個瓷廠工人也不老少了,好像鼎盛時期的紅旗瓷廠,就有3000多名職工。

 他們待遇好,錢票都不缺,要是村裡能辦個紡織廠或者食品廠,那肯定不愁銷量。

 不過,她也沒什麼路子。大著肚子也不方便,實在不行就等78年以後,她記得好像瓷廠衰退是要到95年改組吧,一夜從天堂掉入谷底。

 還有十多年呢,不需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