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大宋鐵騎兵臨城下


  這些大越國子民生活在邊境,之前就對大宋比他們好上幾倍的生活充滿了羨慕,如今歸於大宋,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十分樂意,很有期盼的。

  在這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偷渡逃到大宋,在大宋嫁人或者打工掙錢,所以都知道大宋生活遠比大越國要好。

  現在有了名正言順歸屬大宋,成為大宋子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好機會,又怎麼會拒絕?

  百姓思想很簡單,誰對他好他就擁戴誰,至於誰當皇帝,反正不是他,他當然擁戴對他們好的皇帝。

  而大越國的皇帝比起大宋國的皇帝那差遠了,至少大宋國的皇帝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能善待他們,交戰的時候甚至沒有對他們動刀兵。

  這樣的王師如果不順從,不去過好日子,豈不是要後悔嗎?

  吳敏的一系列安撫舉措跟皇帝之前的構思是有些不一樣的,因為皇帝趙桓當初的構思是整體搬遷,將所有的村民都搬到內地,再把內地的百姓搬到邊境來。

  但是經過吳敏實地調查之後,他發現這個措施實行起來難度比較大。

  主要是大越國的條件太艱苦,只怕沒有人願意來。在大宋日子多好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肯定的。

  讓過慣了好日子的人跑到條件差很多的大越國,那難度可想而知,還不如讓大越國的人到大宋去打工掙錢,並且鼓勵他們搬遷。

  至於大越國將來人口和發展,只要大越國的生活好過了,日子跟大宋內陸差不多了,自然就會有人願意來了。

  而且還可以通過其他地方移民,比如從大和國等地徵農夫過來耕種,紮根大越國等方式來解決。

  吳敏來不及稟報皇帝他的想法,便直接先付諸實施了,畢竟這個不算違背聖旨。

  他的安撫舉措推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效果明顯,皇帝趙桓的旨意下來了,高度讚揚了吳敏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對他因地制宜的處理搬遷事宜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嘉獎了吳敏。

  通農州願意去掙錢的年輕女子大都應招去當英雄母親了,還有一部分去女子農墾兵團從事土豆、紅薯、玉米種植,都能掙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