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推廣棉花種植


  劉益同樣聽不懂什麼叫科研,一臉茫然的望著趙桓。

  趙桓便給他把什麼叫科研做了一番解釋,劉益這才明白,興奮的點頭說道:

  “官家能夠有這樣的高瞻遠矚,臣一定不辜負官家的期望,把科研寺這幫人帶好,完成官家交辦的任務,做出成果。”

  “如此甚好,各方面的人才,不管是國子監的還是地方上的,三教九流都可以,不管是誰,只要他有這個本事,便把他招到科研寺來從事研究。

  如果你不方便出面的,可以上摺子告訴朕,朕來處理,總之在你麾下科研寺裡的人要是真正的人才,不管是理論上的還是實踐動手上的,要是各行業的頂尖的存在,能夠完成科研任務的。

  例如農耕方面經驗豐富的老農,機械製造的工匠,善於配置火藥的煉丹師,航海經驗豐富的老船工,絲綿紡織工匠,布匹上色印染工匠等等,只要能夠創新就可以,朕就不給你多做限制,由你去物色。”

  “多謝官家對臣的信任。”

  趙桓想起一件事,又說道:“你馬上派一隊人去海南島,那裡有棉花種植,而且有很多紡織棉花的工匠,他們對棉花紡織經驗獨到,去重金聘請一些棉紡工匠來,研究並改進棉紡機械,下一步朕要全面推廣棉花種植,建立大型棉紡廠,當然也推廣民間棉紡作坊,那時候就要用得著你們研製的棉紡機了。這是目前朕交給你們的第一項任務。”

  在北宋末年,棉花還沒有在全國範圍推廣,只在海南島、新疆等地有種植。

  棉花種植不佔用耕地,對土地和灌溉要求都不高,同時,棉花是北方禦寒的重要經濟作物,能讓很多人不至於在嚴寒中凍死。

  而棉花的紡織技術,這時候是海南島最先進,因為那裡在廣泛種植棉花,紡織棉布。

  直到宋末元初,黃道婆從海南島引起棉花紡織技術,並且無償傳授給長江口附近百姓,由於技術進步,解決了棉芯脫籽等關鍵問題,在朝廷鼓勵和支持下,棉花開始大規模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