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352. 借種2 所幸,此時天色尚早,……





————-




卻說這時候又有一則不太好的消息,府城來信,說他大哥要成婚了。




他今年十九,他大哥陳問初虛長一歲,已經二十弱冠,兩人卻都還未成婚,原因自然在陳大哥。




陳問初作為陳家嫡長子,早些年與同為制香世家的田家定了娃娃親,三年前都開始商議婚期,不料田家老太太去了,女方守了三年孝期,一直耽誤到現在。




而他麼,三年前十六的時候,他娘倒是想先給他說門好親事,可老頭子硬是拿長幼有序壓著,沒憑沒據的,誰家姑娘願意耽誤三年,等看清他不受親父待見後,願意相看的就更少了,所以婚事至今未成。




一開始他還不明白,後來就想通了,老頭子是怕他提前生下嫡長孫,到時候嫡長子、嫡長孫不是一脈,他可不就難辦了。




陳父來信中一派喜悅,滿是對寄予厚望的大兒子即將成婚、誕育子嗣的歡喜,他只看了一眼就扔到一旁。




而陳母的來信中同樣歡天喜地,不過那是為他高興,惦記著終於能給他說親了。




信的末尾,速歸二字的痕跡格外深刻,可見其激動。




陳問舟卻高興不起來,依老頭子的性子,別隨便找家千金把他打發了,總歸他不能期待自己會比陳問初娶得更好,那索性不娶了!




當然這話他可不敢跟他娘說,畢竟他娘還等著抱孫子呢,繼子生的又不是她親孫子。




“唉,回吧。”馬上年關,小半年沒見,他也擔心他娘在府裡有沒有受委屈。




年底要趕回家過年的不止陳問舟,還有杜師傅祖孫,也是,大過年的,除了實在沒辦法,誰會流落在外面。




相比較而言,留在陳氏香料鋪過年的梨芝母女就有點可憐了。




“真不回去?”杜大山還是有點不贊同,“起碼回去給你爹孃上柱香。”就如他回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回家祭祖、還有帶孫子回去看看兒子。




“不回了,走的時候就跟族裡鬧得有點不愉快。我爹當時都躺在床上、沒幾個月好活了,他們還糾結了一大批人來上門來鬧事,逼著我爹把制香的手藝交給他們,我懶得回去跟他們掰扯。還有我那前夫也不是個好相與的,要不我也不能躲到這裡來。我爹孃的牌位都帶過來了,在哪都一樣。”




杜大山想起兒子去了後,也是一大堆子侄鬧著上門來幫忙,小心思不要太明顯,要不是他還有個孫子,估計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麼一想,他也懶得勸,“行,你照顧好自己就行,我們就先走了。”




兩邊回去也是一道,陳問舟帶走了大半的下人,只留了三兩個沒什麼親人的幫忙看店,還提前包了個大大的紅包,幾人也沒什麼不高興,已經開始籌備如何在這過一個熱鬧的新年了。




阮柔自然是要回家的,幾個月的工錢她多少攢了點下來,香料鋪關門後她就去了集市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