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864 拓跋李氏,據地建國,這也已不可能了

    李思恭、李思諫相繼病逝之後,因李思恭之子李仁祐早喪,孫子李彝昌又為叛將弒殺,世襲的節度帥位,這才由李仁福繼任...然而前任節度為叛將所殺,已經有人開始動搖拓跋部在定難軍的統治地位。偏偏節度使之位,還是由拓跋李氏家族內部傳承,而引起其他部族首領的不滿,李仁福也是心知肚明。

    若是按李仁福原本的軌跡,他會被後唐朝廷封為朔方王,死後追封又為虢王。直至妻子李彝超嗣位之時,拓跋李氏才成為對於定難軍有絕對領導權的部族,便開始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裡,甚至屢番交戰。按史載所述“此李氏割據夏州之始”...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那爺孫三代之時,定難軍党項也具備了裂土分疆,建立西夏,而與宋、遼那等大國形成鼎立之勢的條件。

    可是眼下的形勢卻截然不同,魏朝、後唐兩大帝國,就在定難軍家門口時常廝殺交戰。拓跋李氏的權威,在藩鎮內部也正值最為動搖的時期...而李存勖力保仍由拓跋部執掌定難軍,那麼無論要錢要糧,還是協同出征,李仁福也就只有鐵了心為後唐賣命到底。

    偏偏後唐朝堂動盪,有劉皇后與閹宦伶官之流恃寵謀私,致使國家財賦收支銳減,也還要與魏朝連年廝殺...這筆賬算下來,也致使定難軍党項諸部的日子更不好過。

    李仁福身為藩鎮節度,總掌党項八部的大首領,如今的處境卻正被卡在中間,對上要儘可能滿足後唐的要求,對下還要面對其他七支部族的質疑。即便算不上是受夾板氣,但也的確是終日憂心忡忡。

    而往利氏烏羅弋與其他三支部族首領,經過密議,都已各自返回營帳去。李仁福身處於帥帳當中,在塌上輾轉反側,還是難以安眠...他緩緩的張開雙眼,凝視著營帳頂棚,思忖了良久,終究還是狠狠的一咬牙,又暗念道:

    依附於唐國,與魏朝對抗到底,這對於党項諸部...不,尤其是對我拓跋部而言,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唐末大軍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