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第584章 我不裝糊塗,潛在的佞臣怎敢冒頭?

    畢竟羅隱是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生人,現在也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比當初己方勢力第一個謀臣皮日休,以及如今老當益壯的韋莊還要大上幾歲。

    何況與精神矍鑠,如今在官場中精力還十分旺盛的韋莊相較,羅隱如果按他原本的軌跡投從了吳越國,在朱溫篡唐稱帝時因不願隨錢鏐向梁朝稱臣也就撒手不幹了。他當初便曾在池州九華山中隱居,而後又卸任復歸山林,心裡一方面有匡世濟民、施政治世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有幽居隱士的情懷,如今已過了古稀之齡,羅隱比起其他晚年出仕的文臣更能放得下,所以也篤定心思離開勞心憂慮的朝堂,而縱情于山水間作詩作詞,以安享晚年了。

    李天衢大概能夠揣度羅隱的理念,所以也就應允了他告老致仕的請求。只不過還是要按如今時節的禮法規矩,年邁官員欲致仕納還官誥,皇帝即便同意,但明面上也要稱愛卿為社稷倚仗而加以挽留,羅隱則堅持辭官致仕,如此反覆幾次,實則雙方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也都要做完這一番表面工作,方才按例以優厚待遇使其能夠卸任安度晚年。

    趁著這段期間,李天衢又召請羅隱入宮相談,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茶水,與幾碟果脯早已由內侍小廝呈送上來。眼見羅隱如今即便年過古稀,滿頭也已是一片霜白,但氣色不錯,身體還算硬朗。看起來他果然下定決心奏請告老致仕,並非因為年邁而無力處理政事,只是打算拋卻官場中負重致遠的職責,而要了無牽掛,隨性寫意的渡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李天衢遂也已完全尊重羅隱的決定,兩人相談甚歡,而言及過往一路走下來的經歷,彼此也不禁心生感慨。一盞茶茗方盡,李天衢忽的又開口說道:

    “羅愛卿協力輔佐,為國事操勞至今,的確也當享享清福了...而愛卿為杭州人士,如若打算返歸故里,朕當遣使知會吳越王,務必要為愛卿擇選一處山明水秀的府邸安住。

    倘若有意於魏朝治下哪處名山大川安居,朕也自會傳旨予愛卿田園府第...只是臨行前夕,關乎於我魏朝朝堂國事,愛卿可還有何見解?畢竟日後國政大事,愛卿無法再為朕諫策提議,著實也難免有些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