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455章 政壇不倒翁,以後也不必改換門庭了

    號為長樂老,在後世又被稱作五代政壇不倒翁的馮道,李天衢當然對此此人的生平事蹟所知極詳。在名薄中看見了他的名頭,也立刻意識到的確現在桀燕劉守光已死,馮道最初入仕投效的,自然也不可能會是那殘暴狂妄的君王。

    又看到名簿上寫著馮道家世原本於冀州長樂安住,於魏國征討橫海軍之時,便已隨著王重師、劉知俊所部牙軍南遷至淄州得分耕田務農。李天衢心下恍然,畢竟身處於皇城之內,當然不會知曉民間百姓當中的人才流動遷徙動向,還需要他們主動冒出頭來。

    不過在五代十國時節,在後世廣受抨擊叱罵的,馮道應該也能排進前十...或者是前五了吧......

    畢竟宋朝以後幾個朝代的文人士大夫,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對馮道聲討,痛斥他不知廉恥,是奸臣之尤。關鍵在於他本來應該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算上燕王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以及遼太宗耶律德光,先後侍奉十三個君主,而且其中多數還是外部侵攻、內部叛亂時先主被推翻,遂轉而投靠本來敵對的勢力...所以他在後世士人群體中名聲太臭,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不過李天衢對於馮道的印象並不壞,甚至先前也曾想過,有朝一日若是有機會招攏,甚至還要好生栽培,並委以他重任。

    畢竟終結了五代亂世的宋朝朝堂刑不上大夫,入朝為官,雖然也要身陷殺人不見血的黨爭政鬥。可是唐末諸藩割據又處於什麼時代?朱溫屠殺唐廷滿朝公卿,地方上藩鎮節度多有殘暴不仁者,做個文臣朝不保夕,有殺身之禍的幾率太高。所以治世、亂世的文人普世價值觀,往往大有不同。

    畢竟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自宋朝伊始,士大夫階層又開始宣揚忠君氣節,這本來也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倘若把他們放到這般時代背景,你可以當面斥責朱溫弒帝亂常、大逆不道;你也可以在侍奉的君主覆亡之後剛烈不屈、以盡臣節,然而就只能一刀被喀嚓了,也再不會有任何建樹。

    然而馮道改換門庭雖然太過頻繁,但是他從政數十載,無論為哪一方政權效力,都是在為國為民做實事的。

    馮道易主,卻又絕非賣主求榮、阿諛奉承之徒。他若是為劉守光那個暴君所用,會直言進諫,結果被關進囚牢險遭殺身之禍;轉仕李嗣源,馮道也敢當面揶揄那後唐明宗;周世宗柴榮風頭最盛之時,他還曾懟得那五代第一明君十分不悅...而他的言行,卻都是站在臣子的立場上為當時所效力君主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