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396章 賣國求榮?他倒也不算

    (前文有看官指出,韓延徽生於公元882年,其實與馮道是同年生人,經核實的確如此。每天碼字推劇情之前,不免需要預先查證大量的史料,推敲人物性情,再考慮如何引入文中,可到底還是出了些紕漏。似韓延徽這等年紀,便成了燕國使臣這顯然不合理。

    不過按主人公與劉仁恭之間的關係,韓延徽按史載因出使契丹而為耶律阿保機所賞識。那麼早幾年晚幾年,韓延徽能出使與李天衢會晤,這劇情相對也能說得過去。他也是的確在二十中段的年紀便去與契丹交涉了,思前想後,還是這麼寫,而需要做個說明,見諒)

    正按《遼史》所述:“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為佐命功臣之一”。

    韓延徽,本來便是官宦世家出身,他的父親曾先後歷任燕雲薊、儒、順三州刺史。由於其少年時便才德出眾,很早便引起了劉仁恭的主意,遂徵召他為幕僚,年少成名,後來轉任錄事參軍,與馮道同掌祗候院,後授幽州觀察度支使。

    然而劉守光奪權囚禁其父劉仁恭之後,欲與契丹修好,遂派遣韓延徽出使交涉。然而彼時韓延徽卻不肯向處於稱帝先後時期的耶律阿保機行跪拜之禮,惹契丹國主大怒,遂被扣押,打發他至漠北放馬。

    可是等到耶律阿保機回心轉意,召見韓延徽,而認同他的才學之後,自此韓延徽便脫離了諸藩諸王割據的軍閥政權,轉而成了遼國國主的心腹謀士。

    做為耶律阿保機身邊的謀臣,韓延徽參與徵室韋、平渤海?出謀劃策功不可沒。期間也正是由韓延徽極力倡議?遼國須寬待治下漢人,且有別於契丹諸部?擇地墾田?賴以謀生。進而逐步演變成了遼國“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北院、南院兩套行政體系。

    做為一個漢人,韓延徽及得耶律阿保機的信任與重視?便是他因思念故土,曾脫離遼朝投從後唐。而後卻因受本來為盧龍軍同僚?也降了河東李家的王緘記恨?他又不得已返回遼國,耶律阿保機非但不怒,反而大喜,內外大事也仍由他參與共議?恩寵反而更甚於當初。

    韓延徽甚至世受遼國太祖、太宗、穆宗三代皇帝的寵信重用?他在遼國的成功,不但使得韓氏為遼國漢人豪門的大姓,也致使後來這個以契丹人為主體的帝國朝堂當中,歷代都湧現出了大批的漢人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