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提審徐來

巖井英一摔門而去,倒提醒了三浦三郎,他急忙去電訊室給日本軍部發了一個電文。




電文發過去,很快就有回覆。




三浦三郎看到電文內容,手微微顫抖著。




原來三浦三郎發電文過去,就是問土肥原賢二的近況。




誰知徐來在珞珈山上搞到的那份便籤信函,卻真的成為了給土肥原賢二脫罪的有力證據。




其實從當時日寇面對各國的輿論壓力,就算沒有徐來搞到的這份國軍總裁便籤信函,他們也秘密派出了自己的記者,到河南、豫東、安徽、和江蘇一帶實地瞭解,因“花園口決堤”而造成的受災情況,和對當地民眾的一些明查暗訪,都已經拿到了是國軍總裁下令炸燬花園口的旁證。




這日寇莫是做過的事不承認,那這沒做過的事,那他們還不得喊冤聲震?!




土肥原賢二回到上海,繼續掌管梅花堂,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三浦三郎慌了,一定要趕在土肥原賢二回上海之前,將徐來及巖井公館,這顆嵌在自己心裡這根毒刺給拔了......




這幾川島夢子吩咐手下給那老農好吃好喝的供著。




那老農雖不知她為什麼這樣做,但為了能活著,有朝一日能幫徐來做證,他對這些日本送來的吃食,來者不拒......




巖井公館為了配合巖井英一,也都忙得人仰馬翻的。




徐來桌上那堆積如山的稿件,基本上全部都是日本軍部澄清“花園口決堤”真相的文稿,和從實地發回來的相片和現場採訪記錄......




這樁懸案,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臺灣“國防部”出版的《抗日戰史》一書第十二冊中,不打自招,羞羞答答地承認是國民黨軍隊炸開了花園口,並大言不慚把這一行為稱為國民黨抗戰的一大成就:“對挽救國家危亡,做出至高貢獻。”




其實早在一九七六年,時任臺灣”宣傳部“副部長的董顯光在《蔣總統傳》中,就直言不諱地承認,”我方將黃河堤炸燬”。




可在當時為什麼不敢承認?




又真的只是為了保護武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