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各取所需

 洋濱涇教堂內。

 一位身穿暗紅色立領薄呢西服的年輕男子,正坐在最後一排的長椅上,看著朝他走來的一位獨臂神父。

 那神父走到他面前:“徐來,好久不見。”

 “神父,好久不見。”原來這年輕男子正是徐來。

 看起來他們倒像是認識很久的一對忘年之交。

 他們的結緣也是源於一次偶然,那時徐來的父親是國軍統治時期上海市政府的辦事人員。

 原本父親是想送徐來去震旦大學上學,無奈徐來死活不願去,倒是對軍事學院十分神往。

 那時在震旦大學教學任教的饒家駒神父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在這裡上大學。

 徐來是這樣回答的:你們的傳教士來震旦大學後,取消中國人信仰的孔子誕辰假期,認為我們是搞盲目崇拜,而強制必須信仰你們的宗教,可這與你們西方一直宣傳的民主自由,又豈不是相違背的?

 這一頓搶白,卻讓當時剛在震旦大學任教的饒家駒神父啞口無言。

 提起這震旦大學取消孔子誕辰假期,就必須追溯到震旦大學的的實際創始人馬相伯先生。

 儘管他當時是震旦大學的實際創始人和出資人,可在當時,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是一點地位都沒有的。

 所以才有了後來法國天主教耶穌會試圖拿下震旦,將其變為教會學校,以讓馬相伯先生“養病”為由,委任法國神父南從周為總教習,改變辦學方針,另立規章。

 使中國學生大譁,摘下校牌,全院132名學生就有130名退學,所以我們中國無論是哪一代的年輕人,都是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不會因為所謂的“列強”,而一味的順從和屈服!

 後來馬相伯在各方支持下,才又籌建了“復旦公堂”,即後來復旦大學的前身。

 在這個亂世中,中國人要想真正的當家做主,就只能自己挺直腰桿才行。

 雖然像饒家駒這樣德高望重的神父,以“上海國際會”的名義,和日本政府和軍隊交涉,這才建立了上海難民賴以保命的南市難民區。